有別於其他科目,通識科現時並沒有教科書評審機制,致令坊間出現質素參差不齊的「教科書」。為堵塞有關漏洞,教育局直至去年9月始推出「高中通識教育科『教科書』專業諮詢服務」試圖「補飛」,不過有關做法暫只屬自願性質,能否妥善把關仍令人存疑。教育界人士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通識書送審對處理問題有一定幫助,認為局方審查時需要強調正向價值的重要性,而公開試題亦應更多元化,避免偏重政治類題目。
鄧飛:防虛無主義影響
資深通識科教師、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表示,「當初設計通識科時,沒有預計到今天會走向極端、撕裂社會的結果」。他認為,教育應該向學生灌輸正向價值,但在吹捧所謂「自由式探索、討論」的通識科中,「哪怕學生心底認為『港獨』是錯的、『違法達義』是錯的,但在通識科中號稱所有東西都可以拿來『討論』,漸漸地已經淪為道德虛無主義」。
他續說,在如此思維框架下,市面通識「教科書」提供豐富資料,並具備公式化內容、應試技巧,「但內容編得越精緻,越容易將『虛無主義』滲透到教師、學生身上。」
他贊同為通識教科書訂立送審制度,又強調教育局在審查課本時,更應從正向價值的角度進行判斷,加強德育及公民教育內容。
穆家駿:釐清理念免誤導
通識科教師、青年民建聯副主席穆家駿則表示,前線通識教學一般不會單單依賴出版社的「教科書」,但如果教材偏頗,的確會對教師造成負面影響。
他提到,8屆文憑試通識卷中有5年涉及政治必答題,亦影響到坊間未經評審「教科書」及日常教學有較大比重政治內容,認為既然通識科希望做到文理融合、開闊學生視野,出題方面就應涉獵各種範疇,「歷年試題中,能源科技出題率偏低,大家又會否投放很多時間?」
在審查教科書、檢討出題方向的同時,穆家駿建議,政府更要釐清通識科背後的理念,設立完整的教學原則及重要概念,例如課程議題常會提到基本法、「一國兩制」,就需要加強教師在把關上的知識。
他相信,普遍香港教師都是專業的,但社會接連出現教師言行不當的案例,慨嘆相關問題「是否單靠官方審核通識教科書就可以解決?」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