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漢源
屋漏兼逢連夜雨。在過去半年,香港很多活動也被迫取消了,當中當然包括了很多大型體育項目。
每年由已故霍英東先生發起舉辨的省港盃足球賽,今年本已是第42屆,但也因為武漢肺炎疫情事件日漸嚴重而要停下來,且看是要取消或者暫停一屆;雖然對一般人來說,不過是取消一次賽事而已,其影響在現時絕不能與能否購買到足夠口罩相題並論,但對一些運動員而言,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他們卻是失去一次珍貴的參賽機會。
而農曆年的賀歲波被取消,更是除了球員失去比賽的機會外,球迷觀眾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有些球迷視賀歲波為每一年的賀年節目,逢新年一定會入球場觀看,感受現場氣氛之餘,亦視之為拜年項目之一,還記得去年香港電台第一次轉播足球賀歲盃,結果收視就破了港台的紀錄!
農曆年後亦有幾個大型項目相繼取消,包括香港馬拉松、國際馬術大師賽、Formula E電動方程式大賽車,及原計劃5月份在香港舉辦極限運動奧運計分賽等等,也因香港的疫情日漸嚴峻而被迫取消,取消了這些一系列的大型活動,除了經濟上的損失外,同樣地,香港運動員也失去參與的機會,這樣的結果雖然無人願意看到,但為了不令香港離疫埠再近一步,也只好接受了。
最近足球總會舉辦了一個座談會討論研究「2025策略計劃」,這計劃的內容有幾個重點,包括:香港足球代表隊如何持續進步、如何推進發展全民足球等等,而計劃的重點展望在於2034年或2038年,香港隊能打入世界盃足球決賽周。我對「2025策略計劃」也沒有什麼大意見,原則上是很支持,因為計劃始終歸計劃,而計劃是可以寫得很好很好的,最重要是在執行方面,是否也能真的配合計劃做到呢?香港超級聯賽,球隊強弱比較懸殊,大家在管理方面,有比較大的差別,而管理也並不十分專業,在一屆比賽後,到下屆是否能繼續參與也成問題,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變數之大,足總又可以如何去計劃呢?
有時我與學生討論節目製作,編劇只寫「千軍萬馬」四字,浩浩蕩蕩,但導演是否能夠拍出千軍萬馬的場面呢?有計劃當然好,一個團隊就是跟着計劃看着目標一同前進,但實際上各方面的配套是否能跟得上呢?
說回足球,目前我們最重要的是去研究香港足球為什麼會停滯不前,甚至可以說是每況愈下,關鍵在於青訓?是球隊管理?是欠缺球場?還是欠缺適合的長遠計劃呢?我相信香港足球是有人才的,只是未能找到適合的人去做適合的工作位置而已;真希望每一次的計劃不要只停留在學術性研究上,在實務執行方面亦要加把勁,這樣香港代表隊能在2034年打入世界盃決賽周,這項「計劃」就不會淪為紙上談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