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二十四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如果讀者按照前文的口訣背誦,或許已經熟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以清明最特別,不按農曆而每年都在公曆四月上旬。其他節日都用農曆,如正月十五元宵、五月初五端午、八月十五中秋、九月初九重陽等等。這是因為清明按節氣定而無關月的朔望。
立春是冬天的結束和春天的開始,同樣立夏是春夏的交接點,「四立」是中國人分開春夏秋冬四時的標準。古人籠統說一年約三百六十天,每個節氣之間約十五天,這樣反而容易記憶。
歐美文化只理會二分二至,讀者可能在中學的地理科學過。中國在北半球,公曆六月下旬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十二月下旬的冬至則是日照最短、黑夜最長。春分秋分則是「晝夜中分」的意思,這兩天的白晝與黑夜一般長。
今天許多小學生都知道春夏秋冬的英譯分別是:Spring、Summer、Autumn和Winter。這又是只對了一半!
原來西方文化以二分二至作為四時的交接!春分之後,才算Spring而冬至之後才算Winter!於是乎,美國人每年春分前後都去打擾在冬眠的土撥鼠,看看這年氣候是否已回暖。筆者是搞翻譯的,雖然明知中國人的「春天」和西方的Spring只有約四十五日重疊,為免「自招麻煩」,只好從眾「見Spring當作春」了!日本人要脫亞入歐,讀者中如有「哈日族」,當知道春分日正是日本的公眾假期!中國人以立春為春天開始,所以我們就有「春寒」;歐洲人的Spring就與「寒」扯不上關係了。
在二分二至這四個特別的日子中,中國傳統最重視冬至,香港民俗人盡皆知「冬大過年」,即是說冬至日比年初一還重要。這天雖然不是香港的法定公眾假期,但是許多家庭每年都「做冬」,全家一起吃頓晚飯。為什麼中國人特別重視冬至?許多人都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我們知道的曆法,都是小時候家中父母和學校老師所教,然後就是自己看書自修。古人從無到有,單單是測得「一年」約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一天,也要經年累月的觀測。二十四節氣以冬至和夏至較易測量,所謂「立竿見影」,中學地理科老師都會教學生冬至日太陽正照南回歸線,這天影子最長;夏至日太陽正照北回歸線,影子最短。
那為什麼中國人最重視冬至?原來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此後日照時間每天都在增長,直到夏至。日照漸長象徵陽氣漸長,儒家對於傳統陽陰學說傾向於重陽輕陰,與道家重陰輕陽、講求以柔制剛的哲學大異其趣。冬至是陽陰消長扭轉的一天,代表陽氣復生,所以到了今天中國人都要慶祝冬至。這跟歐美和日本重視春分的哲學思想有很大的差別。〈淺談中國曆法〉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