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今天是世界戲劇日,每年今日全世界的舞台、劇院,都會以各種方式紀念這個在一九六二年訂立的日子。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病毒橫行,我應該在北京和廣東兩地的舞台上。在北京演出是經常的,東莞邀請《天下第一樓》演出有些費解。東莞是一個經貿發達的南方城市,印象中好像人人都在做生意,較少與戲劇結緣,上一次《天下第一樓》到廣東是深圳保利劇院開張,已經十幾年沒有再來過。原來,東莞市委一位新上任的青年領導來自北京,由北往南三千里,仍忘不了北京人藝,忘不了看過的《天下第一樓》,提出邀請希望北京人藝南下演出。北京人藝常年演出繁重,但痛快地答應下來。北京人藝要帶着經典劇目來廣東,廣州大劇院等馬上也提出邀請,三月的一連幾場演出很快確定,貼出海報開始售票,南方的朋友、學生、戲迷們興奮到不得了,可是,演出取消了。
全停了,全世界的劇院取消了所有演出。華美的倫敦、喧囂的紐約,劇院一家挨一家,每天每間每時都有演出,不但可以看到剛剛得獎的新戲,還能看到經年不斷的老戲。年復一年,吸引着全世界的人。看完日場,吃一份熱辣辣炸魚薯條,或者咬一個大漢堡,接着再進場看下一場。看完戲,食店都已打烊,回到酒店,泡一碗杯麵,不知多有滋味,那是攪和着起伏的劇情和興奮激動一起吃下去的。
戲劇,是人們精神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戲劇像萬花筒,融合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群星璀璨,色彩斑斕。從古至今,從中到外,戲劇的魅力從未衰減。現在重視教育,而最好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就是戲劇。孩童、學生不但要看,還要演,從小培養起的藝術感覺,得益一生。我會走路就走進劇場,三歲上舞台,至今清清楚楚記得,演出的第一部戲是《張羽煮海》。張羽要娶龍王的女兒,龍王不准龍女嫁給凡人,張羽大怒,發誓要把大海煮乾。大海沸騰了,龍王的子孫熱得大叫,我是叫得最響的那個。童年的戲劇情結影響了一生。想來,東莞的那位領導也是大學裡的戲劇人吧。
多年來一直在呼籲,看戲要去劇場。在手機上看電影、電視雖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得不到應有的享受和感覺。戲劇一旦正式登台,面對觀眾,就是一次性的,下一次演出,由於環境、氛圍及演員自身條件的變化不可能完全相同。作為觀眾,自身也是一種戲劇演出,台上與台下互動交流,你也在扮演着角色,和演員共同創造。這就是,戲劇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當下不能去劇場看戲只是暫時,但生活中的哀怨悲喜,天天都在上演,我們置身其中,像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