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浩然 時富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今年首季隨着新冠肺炎的爆發和其衍生的經濟活動停滯影響,環球股市皆出現急挫,恒指首季則累跌4,586點或16.3%,為2015年第三季以來最大季度跌幅。踏入4月,環球股市開始回復冷靜,進入整固區域,相信如上月般斷崖式下跌的情況短期內不會出現,主要是因為以槓桿式操控的盤被斬倉後,短期再重新操作的機會不高。另外,4月份假期較多,只有19個交易日,加上月中中國會有多個重要經濟數據公佈,因此市場觀望氣氛會較濃,成交或會偏淡,大市波幅可能只在2,000點之內。 短期市場觀望本周五(10日)公佈的中國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消費價格指數(CPI),還有17日公佈的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此外,油組(OPEC)的會議結果亦是本周的關注焦點,市場關注油組會否達成減產協議。
憧憬油組「傾掂數」 油價趨穩
其實自上周起,美國總統特朗普已開始出口術,預計沙特阿拉伯及俄羅斯將達成新協議,會削減日產量約1,000萬桶,最近更表示,若未能達成減產協議,美國會加徵關稅報復,因目前正損害美國就業市場。根據目前期油價格顯示,WTI原油期貨及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維持在27美元/桶和33美元/桶,反映市場傾向認為會達成協議。雖然筆者認為即使達成協議,油價的反彈力度亦不會回到以往水平,畢竟燃油的需求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下偏低,但穩定的油價對整體投資市場而言屬於利好。
經濟數據方面,中國3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出乎巿場預期重返榮枯線之上,回升至52,較2月份創歷史最低點的35.7大幅回升;美國3月非農就業職位則意外急降70.1萬個,減幅為2009年3月以來最大,失業率則急彈至4.4%,兩者均分別遠超預期的10萬個職位和3.8%。雖然兩國的數據看似有天淵之別,但其實結論是一樣,都是要再觀察才可判斷經濟倒退是長期還是短期。因為中國採購經理指數的編制主要是按月作比較,而內地2月受新冠肺炎影響,多個省巿處於封城或實施小區隔離,經濟及生產陷入停頓狀態,基數低。
而美國經歷了上周大幅新增的首次申領失業金救濟人數的預警,市場很可能已預算3月非農數字會比預期的10萬個職位多,所以並未導致美股的大幅下跌。再加上人行在上周末宣佈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人民幣,以及美國聯儲局早前宣佈的無限量寬,在環球央行放水的前提下,市場未必會對經濟復甦前景看得太差。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編號AEI004,一、四、九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