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雙城記】又一順的絕活兒

2020-04-24

何冀平

北京城解封,人們出門了,親戚拍來幾張逛前門大街的照片,街面上依舊沒有什麼人。前門大街改造後,門面重修了,街面整齊了,還有了觀光電車,不知為什麼人愈來愈少,愈來愈冷清了。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老字號都哪兒去了」?細數老北京數十家老字號的去向,柳泉居、同和居、泰豐樓、鴻賓樓、致美樓、惠豐堂等,號稱「四大居、八大樓、十大堂」,字號還都在,只是都已不在原來的地方,搬去了偏離主要城區的地方。小時候和家人去北京名勝地,小孩子不在乎美景,多是為了吃。中山公園沒有太多看頭,但一想起「來今雨軒」的冬菜包子和燻魚,馬上興致就來了。天子腳下的前門,也是老字號最吸引人,全聚德、都一處、致美樓、惠豐堂各有拿手好菜,遊人來前門是為了「這一口」,來過又來。

「又一順」,是東來順的一個支派,以涮鍋為主,也有炒菜、小吃,原來開在熱鬧的西單大街西口。又一順的名菜是「它似蜜」,名字像甜品,實際是炒羊肉條,肉是羊身上最好的「黃瓜條」,鮮嫩軟滑全無腥膻味,清真館裡都有這道菜。又一順的則內有玄機,有一個絕活兒密不外傳。客似雲來的秘密不只在菜,在於又一順的另一道「絕活兒」,有一個好「堂頭」,即侍應,他叫李祥壽。我見到他的時候已經六十開外,人高瘦精神,乾淨利落,一身工作服一塵不染。做了五十年堂頭,心裡是一部顧客心理學。那時候不時興講座,否則他那一套絕對是最好的飯館管理教材。他熟知顧客心理,記性特別好。哪位顧客喜歡吃什麼不吃什麼,都記在心裡。客一進門,他就能從衣着看出來人的家境,勞作大眾,他會說:「幾位今天來幾樣實惠的。」有身份的,他會說︰「新到的大對蝦,還有會蹦的黃河鯉魚。」他人極聰明,看出我認為他不過是個「堂頭」,就讓我來看他做一回宴席。

這一晚又一順張燈結綵,席開五十桌,不做散客。只見他往堂前一站,身板筆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前邊客人、全體侍應、後面廚房,全由他一人指揮。客人落座,上菜、上茶、上點心、上小菜、走熱炒、上火鍋一絲不亂,有條不紊地指揮「三軍」,儼然是個將軍。我服了,寫了文章,又寫進戲裡,雖然我戲中的角色不叫李祥壽,但他的精神永遠在我的戲裡活着。

又一順搬到了城北偏遠的黃寺,不知是否還像當年一樣興旺,不論怎樣,不會再有李祥壽那樣的「絕活兒」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