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正當人們質疑在香港黑暴事件中空群出動的記者,究竟有多少是假記者時,竟然出現了十三歲的「娃娃記者」,啼笑皆非的同時,更多是痛心。那些鼓動青少年參與暴力的無良政客、學者、教師,把小兒弄到黑暴的深潭裡,自小參與反社會的行列,孩子成魔路上,等待他的,將是街頭、煉獄的明天,竟然還有無良傳媒人吹捧「必成大器」?
黑暴事件中,湧出大批不知來歷的「記者」,沒有機構背景的「網上記者」,粗口爛舌的「記者」,十三歲的娃娃「記者」......如果這樣的「記者」也成氣候的話,簡直是摧毀一個行業的悲歌。
記者本來是令人敬重的行業,尤其是傳統的新聞機構,記者需有學歷認可資格,專業培訓也包括新聞操守,傳媒的公信力,就是憑藉採編人員的客觀報道積累起來。
無綫財經台有個節目《新聞掏寶》,作為過來人,我是集集追看的。節目讓香港人重溫大事記的珍貴片段,也回顧昔日一代新聞從業員的風采。
剛過去的一輯,是1974年旺角寶生銀行挾持人質劫案,一名獨行賊挾持11名銀行職員,與警方對峙18 小時,當時全港傳媒通宵守候,無綫新聞部更是首次直播20小時,直至匪徒被捕。當中新聞記者還充當談判員,與匪徒通電話動之以情,化解匪徒危害人質的焦躁情緒,記者的專業還有更多層次。
旺角寶生銀行挾持人質案,發生在我初入新聞行業不久,當時男記者被派往現場,在寶生銀行鄰近樓宇的天台與地舖守候,女記者就往訪人質家屬。
剛巧在人質名單內有一位是我的同學,我擔心同學安全的同時,接受了往訪人質家屬的任務。人質同學的母親,因記者拍門不勝困擾拒不開門,我買了一包橙,又以同學身份問候,唯一得其門而入,與伯母深談一會,致以安慰,獲得一手資料,記者初哥寫了一段獨家特稿,實有點幸運。
重溫昔日新聞的同時,再看今天新聞界混亂現象,能不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