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倘若仍是姑息懈怠,那麼......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及此,臣,渾身顫慄!」這是2019年末國家大劇院上演的話劇《林則徐》中的台詞。
愛國精神需要永續傳承,2019年是虎門銷煙180年,2020年是鴉片戰爭180年,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不能忘記的歷史。林則徐既熟悉又陌生,小時候歷史課上學習的是概念,除了概念,我們對林則徐幾乎一無所知。在話劇《林則徐》之前,有電影《林則徐》,由趙丹飾演的林則徐,那一雙閃亮會說話的眼睛,凜然大義的氣節,留下永難磨滅的印象。而在舞台上,林則徐出現得並不多。
濮存昕飾演林則徐,從形象到氣度當是最佳人選,徐帆飾演林妻鄭淑卿也很好。這兩位主角有這樣一段戲。為了討好英國人,昏庸的朝廷把鴉片戰爭的責任推給林則徐一人承擔,貶黜發配新疆伊梨。夫妻生離死別,兩位演員以高超的演技,把不甘不捨的哀怨悲壯演繹得出神入化。徐帆這時唱了一曲:「公無渡河,公競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這是漢樂府的《箜篌引》,飽含妻子對丈夫離去的憂思和哀傷,徐帆有戲曲功底,唱來絲絲入扣,使這一段感情戲更加感人至深。影視演員郭達在劇中飾演林則徐的恩師王鼎,王鼎是陝西人,郭達也是陝西人,他用地道的西北口音,演飾了這位為人清白、為官正直的官員。此劇主創人員均是實力派,郭啟宏的劇本、趙季平的作曲、總監製張和平,傾全力打造。戲劇的魅力是形象,人們透過戲劇了解的林則徐,是一個活生生的林則徐。
我們的民族並不缺少英雄,但太多英雄停留在課本、史書、概念化的口號裡,影視和戲劇有責任,以生動具象的形象打動觀眾,由此呈現的英雄真實可信不再空洞。
可是在香港,少有這類講述歷史英雄人物的戲劇,非但舞台上少見,教育文本上竟然也把歷史搞錯,導致青年學子在國家、民族的大是大非上,不能明辨黑白真偽,好與壞、是與非的標準也顛倒了。出現「英國為了消滅鴉片才發動鴉片戰爭」這樣有違歷史真相的結論,和試圖粉飾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試題,真是誤人子弟。
香港要繁榮必須重視教育,對被歪曲的歷史,絕對不可以姑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