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一箭之仇

2020-05-27
■作者與於梨華(右)合影,1988年攝於香港。 作者供圖■作者與於梨華(右)合影,1988年攝於香港。 作者供圖

彥 火

於梨華早年曾獲美國美高梅文學創作獎,應該是華人作家中第一個獲此殊榮。

據於梨華自己稱,有一天,她在大學戲劇系的佈告版上,看到一則美高梅公司文學創作獎的故事,她抱着接受挑戰的勇氣,花了幾個晚上,寫了一個短篇《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內容描寫一個女孩發現她父親有外遇,便沿着揚子江去找她的父親,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應徵在她父親家裡當小女工,照顧她的同父異母的小孩。

有一天,她乘女主人不在家,便跑去彈她父親從小教她的一首歌,最後終於打動她父親與她一塊回家,可是當他們回到家,她媽媽已溘然去世。

這個短篇結果獲得一等獎,令於梨華大受鼓舞。於梨華事後對此津津樂道,認為這篇以英文書寫獲大獎,大有報當年攻讀台灣大學英文系因英文不合格而被強迫轉系的一箭之仇!

張愛玲和於梨華曾是評論大家夏志清筆下的愛將。某次,有人問於梨華,她和張愛玲有何不同,熱情爽朗的於梨華,快人快語地回答:「張愛玲很有文才,我很有生命力。」

於梨華此言不差,她除了家庭、孩子、教學,勤奮筆耕是她奔騰的生命力的重要標誌。一九六一年,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於梨華開始寫長篇小說《夢回青河》。 這是以敵偽時代地區為背景,以一個姑表兄妹的三角戀愛的悲劇為經,以複雜大家庭長輩中的幾對恩愛夫婦為緯,主要取材於作者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資料。

一九六二年,於梨華開始有了第三個孩子,不勝負荷繁重的家務,在這一年,帶了三個孩子回台灣給她母親看管,她也把這部小說帶到台灣,並由《皇冠》雜誌連載出版。

這部小說可謂一紙風行,不僅每天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在電台的《小說選播》節目播出,而且被改編成電視劇播映。這大大加強於梨華用中文寫作的信心。

她在台灣逗留短短的一年間,連載完成了《歸》、《也是秋天》等短篇小說集。於梨華對創作的莫大熱誠,是令人欽佩的。她說:「第一我是個作家;第二是個母親;第三才是妻子。」

自此後,於梨華創作源源不絕,寫下十多部長、短篇小說和報告文學。其中《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於一九六七年獲嘉新最佳年度小說獎。

(側寫於梨華之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