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記者的專業資格

2020-05-28

呂書練

一個十二歲「公民記者」的出現引起人們對記者資格和新聞專業的討論。新聞採訪和報道算不算專業?記者需不需要資格認證或專業牌照?

在專業的新聞工作者看來,新聞採訪當然是一門專業,更重視經驗累積,然而,新聞又是不斷求「新」的、且愈新愈有「價」的東西,有時,一個經驗豐富的資深記者在搶新聞時,還真會「輸」給身手靈活的新人,尤其是突發性的現場採訪。

像那位少年可能會比資深記者跑得快,在人多擁擠的場合,他小巧的身形更輕易鑽來鑽去,加上有匹夫之勇,說不定就隨意拍到一個一瞬即逝的獨家鏡頭,即時上載至社交媒體,搶先引爆事件和引起熱議,充分體現了新聞的時效性。

由於不像律師、醫生等行業般,設發牌制度和要求專業資格,記者的入門門檻低,只要有熱血,稍具寫作能力,非經新聞專業訓練的年輕人也不難入行。但是,今天當記者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從前要到處找素材,挖掘新聞,今天不是不管用,而是社會開放、資訊爆炸,人們會主動接觸記者,提供素材。所以,今日記者更需要篩選能力、判斷價值、辨識真偽──這就是專業。

近年香港出現一種「反記者」或「反媒體」現象,針對傳統的專業傳媒,從質疑記者的採訪手段不道德──比如狗仔隊式跟蹤、偷拍造成對私隱的侵犯和滋擾,到對新聞報道偏頗性的批評──比如斷章取義或嘩眾取寵,以及觀點式採訪中的預設立場或為宣揚政見而刻意誤導......去年的修例風波及其後的黑色暴力以後,網絡上更出現「黑記」污名。一些不了解專業媒體運作的網民將對黑暴的不滿,乃至將警民衝突中的血腥場面遷怒於現場報道的記者,認為其偏頗的鏡頭助長暴力等。

而傳媒為了爭取收視率/點擊率,或刺激銷量,記者或編輯在選材或起題目時往往會突出最刺激的畫面,用最吸引的字眼,也予人誇張、煽情的感覺,而前線記者在採訪中會受現場氣氛、誤導性信息和因求快而求證欠充足等因素影響。

這種污名現象令真心做新聞的記者有挫折感。而且,今日社會已從言論上的對罵升級到行動上的「私了」,前線記者面對的不止是被批評、挨罵,而是被撞被打,採訪工具被搶,採訪車被砸等,影響生命安全。即使一些靜態式訪問,也因為立場而遭無理拒絕。記者也是人,在民情兩極化下,給採訪造成極大困難,難免產生困擾─值不值得做下去?值不值得專業地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