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照樣老日子

2020-06-09

朵 拉

每天早上鋪開宣紙,往往先寫幾個字。喜歡書法在先,可惜找不到老師。那年代一般人都忙碌於解決溫飽,衣食住行排前面。重視實用相對地漠不關心生活品質,忽略心靈需要,寫書作畫是吃飽飯沒事做的人的無聊行為。我因為受到父親的感化,儘管人在南洋,他堅持要孩子們從小學中文和書法,雖然大環境只有輕忽,缺乏關注,絲毫不影響我對書畫的熱愛。找不到紙筆墨,沒機會書寫,就看書看畫。有時到市區,路過一排排老房子,遇見好幾家門口懸掛着姓氏匾額,腳步自然放緩,那幾條老街成為我欣賞書法的街頭畫廊,對書法的審美品味從位於南洋老城的華人姓氏牌匾開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中國內地,發現文房四寶遍地都是,如獲至寶。每去一次,出門前列購物清單,都是和中國書畫有關的紙筆墨硯、碑帖書畫冊等。航空公司尚未限制空運行李的重量前,無須擔心買得到的帶不走 ,再沉也阻止不了非買不可的決心。現在無法想像那時連墨汁都可提上機艙。很多陶瓷的書畫文具用品,還有名家書畫冊,皆是當時不辭勞苦帶回來的。

沒有指導老師,幻想憑恃個人的悟性,一派無知,胡亂臨摹書帖。還挺努力,每天做功課,高估自己也有收穫:「終於領悟自己愚笨程度有多高」。後來受佛教教化,用很長時間每日書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始終在小字之間徘徊。海外華人學中華傳統藝術存在一定的困難,學冷門的書法更如黑暗中行路,沒有老師在前邊提一盞明燈,只能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摸不着門路,索性把興趣當娛樂,一有時間便寫寫畫畫,自娛自樂。沒想過成「家」,也沒有打算靠書畫名成利就。自知力有不逮,立的志向很小:最重要不讓中華文化在我這海外第三代華人的手上斷層。

從初始便含糊學習,埋頭寫寫寫,隨心隨性不停畫字,有時學碑有時習帖,當成業餘嗜好。沒有打算成大家便不曾認真下苦功去思索,愚昧淺薄到沒有發現碑和帖的分別。如今回頭想,倘若有個老師在旁提示幾句「帖清雅,筆致細膩,結構簡潔,常得書卷氣;碑古雅,用筆渾穆,字架奇拙,多得金石味。」這就省卻多少繞來轉去的冤枉路呀!

讀到上述這段文字,碑和帖剎時間像撥開雲層的月亮和星星,全都豁然分明。

不過寥寥數語,卻花我數十年時光,方才初聞暮鼓晨鐘,恍然清明。

不敢得意,倒有些許哀傷和心酸。

新識友人上來我的藝術工作室,聽說我寫書作畫,好奇提問:「一個月可以賺多少錢?」

不要怪他做人現實,生活就是現實。我老實回答:「這個不賺錢。」

「沒有錢?」他先一臉驚訝,瞬間換成輕蔑不屑:「既然沒錢賺還不快點改行?」

一開始便沒打算憑恃興趣來交換平日三餐。寫書作畫不過三個原因,一、不想再過平庸日子;二、在簡單生活裏追求一點豐富色彩;三、在遠離中國的南洋繼續保存傳統中華文化。

正如教養和金錢沒有必然關係,品位和金錢沒有必然關係一樣,書畫和金錢也沒有必然的關係。

書法對我純粹是生活情趣。一次在書上看到「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這句話替我作了回答。嗜好和興趣功利化以後,降低的是生活的樂趣和品味。不過,說書法不能換錢,這也不一定正確。

2019年11月19日,中國嘉德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專場中,其中有幅水墨紙本手卷書法作品以2.67375億元(含佣金)成交。

學過書法的人都知道「歐顏柳趙」指的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乃中國書法史上四大楷書大家。這幅被人以「在北京可買兩座佔地面積700多平方米,裝修精緻的四合院的價錢 」落槌成交的作品正是元朝趙孟頫的《致郭佑之二帖卷》。這次的天價刷新了趙的作品拍賣紀錄。

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宋朝皇室後裔,卻在元朝當官,還一直升官做到榮祿大夫。古人沒法接受,認為他背叛祖宗。

儒家講究氣節,執守的價值原則和追求的精神方向是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面對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價值目標和道德人格,低首臣服失去忠貞氣節的趙孟頫,在「人品即書品」的當時,人們對他的作品便有了看法。

《致郭佑之二帖卷》是趙孟頫的早期作品,共含兩封信,卷前一封為行草書三十二行,因起首有「奉別」二字,便以《奉別帖》稱之。後一帖書體為楷行相間,信中有句「此番應酬失宜」,後人就以《應酬失宜帖》為名。郭佑之是藝術鑒賞家,也是趙的好朋友。兩信中記錄着元朝要員到杭州徵召趙入朝做官,他進退兩難的複雜心情,還有他在京城獨處的寂寞。作品有幾個古代收藏家的鑒藏跋文和印鑒,還有董其昌過手的記載。明代的董其昌是趙孟頫專家。

喜歡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和柳公權等書法的董其昌,嫌趙的書法「太過平整,不險絕」。他說:「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作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又說︰「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但有人說他其實是很喜歡趙孟頫的書法。董的矛盾是無法接受宋朝皇室後裔的趙卻在元朝當官的「過錯」。以書法家的人品決定書法境界的高低這個審美標準引起的爭議至今還沒有結束。

疫情期間,檳城實施行動管控,沒重要事不可隨意出門。臉書上諸友吶喊,天天無所事事在家睡覺的日子很難過呀。我則照樣過我的老日子。清早起來鋪開宣紙,專心一意寫些字,畫些畫,禁足不能天天到寬敞的工作室,既然無法往外逛,那就往內看,看好自己的心,精神充實和心靈滿足便是宅家的最大收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