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博 > 正文

自書遺囑:「生固欣然,死亦無憾。 花落還開,水流不斷」

2020-06-09
■《行書自書遺囑卷》 上海博物館供圖■《行書自書遺囑卷》 上海博物館供圖

展品《行書自書遺囑卷》為趙樸初自書的三份遺囑,第一份書於1990年6月19日,後兩份則書於1996年10月。1996年1月,趙樸初年登九十,卻大病幾殆,意識清醒後便口述一首五言詩「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終身恩不盡,世世報無窮。」病情稍緩,他讓家人將多年前寫好的遺囑尋來,結果沒有找到,只好在病房裏補寫。

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顏曉軍表示,兩份補寫的遺囑,其中一份未鈐印,應該是先書的;後一份對前書少數措辭略加修改,並有鈐印,說明是他自己滿意的完成稿,「雖然是大病復甦,但是他的書法並無頹勢,依然保持了儒雅雋秀的特點,只是病房空間有限,書寫不便造成的飛白和抖動更增添了些許蒼勁老辣。」

趙樸初自述「二十多年前便寫好遺囑,置於書櫥屜內,不知緣何失去,今尚記憶原文大概,再書之」。遺囑中,趙樸初堅持「遺體除眼球獻給同仁醫院眼庫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傷病者,請醫師盡量取用」,並寫道「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魂兮無我,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不禁令人景仰他的高風亮節與豁達胸懷。

《行書為文皆債詩軸》則道出了還不清「文債」的歉意。趙樸初以字為媒,與人結下很多善緣,對於有關佛教和各類公益單位的求字,他皆應允,然年歲日長,體力不濟,而向其求字者卻有增無減。「漫雲老矣不如人,猶是蜂追蝶逐身。文債尋常還不盡,待將賒欠付來生」,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蘇坤說,趙樸初於1996年暮春寫此詩,將寫字為文,自註為「債」,無論自願還是他求,都以「還債」之心面對,視之為天經地義、不容推辭,只有認認真真去做好,不問報酬,「末句『還不盡』、『付來生』,對求字者深表今生『還不盡』的歉意,只有將『賒欠』寄託『來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