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光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行政總監 英國布斯托大學教育學博士
每年夏天本是有意留學海外的同學最繁忙的日子。選學校、辦理簽證手續、找住宿......還有一大堆雜務;不只是同學忙,全家也為此忙得團團轉。惟全球疫情仍反覆不定,加上緊張的中美關係,香港經常成為西方政客作為與國家談判的棋子,此時此刻,留港學習或到海外留學,似乎難以決定。
先看看目前幾個港人留學目標國家的最新形勢。這幾個不約而同均是英語系國家,以人數而言頭三位是英、美、澳。這三個國家新冠疫情仍未受控。執筆時,美國是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已超過200萬宗確診個案,超過11萬人死亡;以死亡人數計,英國緊貼其後,有4萬多人死亡,確診人數也有28萬多。澳洲確診人數相對較輕,仍有7,000多宗,死亡個案已逾100宗。
面對嚴峻疫情,三國紛紛取消大學面對面的授課模式。眾多學生夢寐以求的英國劍橋大學已宣布2020-2021學年大部分課堂均採取遙距模式進行;英國頂尖大學聯盟-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美國不少公私營大學,如加州大學已宣布即將來臨的秋季課程亦以網上授課為主。澳洲處於南半球,大學開學一般在2月,6月結束第一學期。澳洲8大(Group of Eight),包括港人熟悉的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等,已宣布第二學期(即7月至12月)仍繼續網上授課。
海外留學費用不菲,一年學費、住宿費,英美約港幣40萬至50萬元;澳洲稍便宜,也要港幣30萬至40萬元。一年花數十萬換來的是網上授課,學生、家長自然舉棋不定。再加上中西關係發展令人擔憂,美國總統特朗普、英國首相約翰遜均常不按章法出牌,他倆對中國政府處理疫情、港區國安法立法、香港特區政府面對社會運動的手法採取偏頗、近乎無理的指控;澳洲與美國沆瀣一氣,緊貼美英圍堵中國政策。這些本來與海外留學生沒有直接的關係,問題在於特朗普之流的野心政客,有意識地把問題與華人扯上關係,導引出排華的情緒。這問題有多嚴重?現在言之尚早,但對華人的負面情緒轉為排斥、歧視行為的傳媒報道已不少。凡此種種,皆令有意負笈海外的學生及其家長擔憂。如此看來,是否說在現階段不宜讓子女往海外留學?這問題錯綜複雜,不宜簡單說應該或不應該,要考慮的是本身家庭的因素,包括財政、子女留學目的等。
財政因素暫且不表,要認真思考的是為什麼要讓子女往海外留學。據聯合國經濟合作組織(OECD)統計,1998年全球約有200萬人離開自己國家往他國留學接受高等院校課程,至2016年數字已上升至560萬了。海外留學熱潮與全球化的列車速度成正比。全球化下,人與人的接觸,無論是實體或虛擬的都較以往歷史上任何一段時間來得頻繁。不同國家人民說不同語言,所以需要中介語。不同地球區域有不同的中介語。中東地區中介語是阿拉伯語,前蘇聯陣營國,中介語自然是俄語;南美則是西班牙語。但若論現今全球共同語,則非英語莫屬,不少留學生以學習英語為其一主要目標。接觸除語言外,目標國家人民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亦需了解,留學彼邦無異是一條最佳的進路。所以,除非全球化的列車急速煞停,否則留學海外,仍然有其優勢。至於何時去及去哪裡則需按家庭因素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