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中美關係表現反覆,美國繼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地位之後,其參眾兩院亦通過《香港自治法》,甚至傳出考慮透過限制美國銀行向香港與中國內地銀行提供美元資金。不過,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認為,就算未來中美關係惡化,對大灣區而言亦非壞事,甚至有機會帶來新機遇。「除非中美全面展開貿易戰」,惟屆時全球金融市場亦難以獨善其身。
有機會帶來新機遇
渣打在3月底至5月初進行的大灣區調查報告,調查關於廠商各方面取態,時間上或未必涵蓋到下半年中美局勢變化。劉健恒認為,6月中美貿易關係並未有特別差,如若單純比較整體宏觀經濟,就3月至6月各月表現而言,6月至少中國經濟有改善,在控制疫情上亞洲表現亦不俗。此消彼長下,他認為6月底至7月初比3月尾至5月頭階段,未必會變差了。
科研基地角色或增
市場憂慮美國或會推出涉及金融制裁中國的措施,劉健恒認為,中美關係惡化無可避免影響營商環境及氣氛。不過,如果純粹兩國關係緊張,雖然一些企業或金融機構或者會更加審慎作出決定,但對於大灣區而言並非壞事,因為此情形下反而會令內地企業或港企倚賴熟悉市場支持日常營運或集資等。以科研產品為例,若美國在科研出口範圍制裁中國,料將令中國更加依賴內在、或亞洲區內供應,變相反而有機會加大大灣區或香港在科研基地上的角色。
展望未來,劉健恒認為,只要中美緊張局面仍未演變到最差的情況,對於大灣區其實未必是壞事。如果中美全面展開貿易戰,環球金融系統都難免受到衝擊,中國亦難以獨善其身,但相信美國亦未必想走到如斯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