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埵瘨﹛G小報探源

2020-07-14
■蒐集資料甚豐,論說甚佳的小書。 作者提供■蒐集資料甚豐,論說甚佳的小書。 作者提供

■ 黃仲鳴

書齋翻出一部舊書《中國古代報紙探源》(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83年6月),作者黃卓明,生平不詳。這書很久以前曾看過,今回重看,令我最感興趣的,是有關閱「小報」的論述。

黃卓明說,中國之有報紙,乃始於唐代朝廷發布的「朝狀」,內容是報道朝廷的政事動態,諸如「皇帝行九推禮,百僚行大射禮,宰相與百僚廷爭,等等。」除「朝狀」一詞外,還稱為「報」,應是朝廷所主辦的報紙。「小報」出現於南宋,是進奏官吏私下經營的「新聞」,但又非完全是民間經營的。黃卓明說:「它的情況確實比較複雜,甚至可以說是在中國古代報紙中獨具特點的。至於它究竟存在了多久,尚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小報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說這種小報,內容上雖然比不上近代的小報那麼豐富,但每「離經叛道」則一,《宋會要稿.刑法二下》: 「近聞不逞之徒,撰造無根之語,名曰小報,傳播中外,駭惑聽聞。」又云:「今後有私衷小報,唱說事端,許人告發,賞銀二百貫文,犯人編管五百里。」這種「鑿空撰造,以無為有,流布遠近,疑誤群聽」,政府已不能容忍,予以嚴懲了。

黃卓明探究了南宋小報的幾個特點,整理如下:

(一)是南宋進奏官吏利用進奏院傳報組織系統而私自經營的。

(二)謂之「小報」,很可能還不是這種原始形態報紙所固有的報名,而是一種概稱。它之被稱為「小報」,應是因為「以小紙書之」。

(三)內容上有真有假。所謂「或是朝廷未報之事,或是官吏員陳乞未曾施行之事」,說明確有其事;但也有「撰造無根之語」。噫!「假新聞」,南宋已有了。

(四)新聞的來源,「或得之於省院之漏洩,或得之於街市之剽聞,又或意見之撰造」。

(五)它是每天傳播的,所謂「日書一紙」也。

(六)它的經營人,不限於進奏官吏,還有「專以探報此等事為生」的人。他們為了能及時獲得朝廷政事動態,於是想方設法在朝廷內布置了所謂「內探」、「省探」、「衙探」。

(七)新聞性每較強,大受官場中人歡迎。所謂「已有小報矣」、「小報到矣」的記載。而傳播亦較廣。

(八)它是手寫的,所謂「即時謄報」、「飛報遠近」。

(九)內容捏造,有害於國體,官府遂倡言禁止和加以刑罰。

不過,看罷全文,這種小報究竟售價多少,而經營者有何目的,黃卓明沒有明說。小報這種形式,歷朝多有,如明代、清代,至民國因印刷業發達,更是大行其道。黃卓明這小書,可沒加以論述了。清代雍正年間,民間流傳一份「小鈔」,曾揭露雍正過端午節,在圓明園與近臣登上幾十艘龍舟,從朝到晚,飲酒作樂。被雍正看到報道後,龍顏大怒,將經營者殺了。這是中國扼殺「新聞自由」第一宗案件乎?而「小鈔」,就是小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