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思南公館坐落在幽靜的上海思南路,一枱枱茶座擺放着英式茶點,休閒下午茶時光,忽然,鄰座一對衣着時尚的青年男女激烈爭吵起來,近在咫尺的客人沒有被驚動,侍者也不上前勸阻,人們看得津津有味,這是話劇《意濃馬提尼》正在上演;入夜的上海北京路,一幢重修開張的上世紀三十年代古董酒店顧客盈門,他們沒有行李也不入住,而是戴上面具,穿行在曲徑幽廊中,與演員一起探索一個《不眠之夜》;新天地的法式洋房裏傳出竹笛絲弦,從蘇州古老園林滄浪亭搬來的昆曲《浮生六記》,正在演出廳堂版;去遠一點,坐烏棚船進入蘆葦蕩、蘆花、雞頭米、菱角隨手可摘,「春來茶館」有新茶、新打上來的魚蝦小蟹,還真有個刁家大院,阿慶嫂正點起七星灶,擺起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這是滬劇《蘆蕩火種》新的演出點;再走遠一點,進入遠郊古鎮,走進古典園林,大梅樹下,可以觀賞一齣實景《牡丹亭》。
上海,沉睡了幾個月的演出市場開始復甦,只要花點心思,就可以找到各種式樣的演出。除了上海,成都、瀋陽、杭州、太原、北京,各地都在動心思。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為成都量身打造出浸沒式戲劇《成都偷心》,場地設在猛追灣望平坊濱河街區,將400米長的街巷重新設計,變為流動式浸沒劇場,舞蹈、吟唱、唸白,流動式的表演蔓延在街區的每一座建築,吸引年輕人觀看參與。
疫情迫使劇場塵封,當演出重新出現,人們突然發現,演出場地不再僅僅局限在莊嚴的劇場,一些平日裏悄悄生長的演藝空間,正在變得繁榮新鮮,探索性質的環境戲劇,成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可以表現都市人群當下的情感生活,也可以將空間功能轉化改造,利用特有場地,造成特定情境空間,上演古典中外經典。上世紀末,戲劇曾經發生生存危機,劇場被廢棄拆除,改為咖啡廳、舞場。今天,眾多頂級劇場不能開放,演藝人為觀眾也為自己,把街區的任何一個場館、廣場、戶外景區、庭院......變為劇場。一場可能與人類長期相伴的疫情,迫使劇場藝術和我們的生活一樣發生巨變。
香港書展堅持到最後一天,不得已延期,剛剛開放不到一個月的劇場,排好期的演出全部取消,凡是人群聚集的活動都要避免,戲劇的唯一出路,只有想方設法自救。真是應了千古傳唱的這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