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我看電視劇《那些我愛過的人》時,一直有一種看舞台劇的感覺。
很多舞台劇都喜歡用上一種橋段,便是從活在今天的數個主要角色中慢慢揭開他們的歷史面紗,挖出當年發生的事情,以及他們的恩怨和矛盾。這些角色表面是普通人,當劇情發展下去,你才會發現原來他們共同守着一件多年來被隱藏着的秘密。秘密隨着故事的發展逐一浮現,將角色本已結了疤的傷口再度撕裂,露出血肉模糊的可怕模樣。
也有些角色在劇情開始時已經是千瘡百孔,傷痕纍纍。觀眾要追看的,便是某些角色因為在今時今日再發生了一些事情,而令到其他角色再次走在一起,被迫面對昔日曾經發生的事件。
《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是這類劇,《那些我愛過的人》也屬這類劇,很多舞台劇都用上這種編劇手法。不過,後者有一點特別的,是它屬於「懸疑愛情劇」。在愛情劇中加入懸疑元素也是電影不時用上的手法,這次用在《那些我愛過的人》之上,二者碰撞在一起所收的效果甚佳。
此劇所採用的,正是那種因以前發生了一件事情,而令男女主角多年來背負着痛苦活至今天,終於要面對它的鋪排手法。通過面對它,他們又發現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包括原來有人要殺害自己。而在整個發現和被追殺的過程中,他們相愛起來。愛情和懸疑正是這樣交織而成。
《那些我愛過的人》原名是《禍後》。7年前,男女主角的配偶分別在一宗交通意外中死亡,各自留下一個破碎家庭,令家中各人受苦,男女主角更加因為相信自己是意外的始作俑者而自責多年。這些人物都是懷着破碎心靈而活,男主角姜師傅認為是自己沒有修理好車子而令妻子喪命;女主角樂汶因丈夫不忠,在車內搶對方的方向盤而導致車禍,令到丈夫和自己肚內其中一個嬰兒死去;樂汶妹妹書文被姐夫非禮卻一直啞忍;兩姐妹都因為父母早逝而難以釋懷;書文丈夫希晨小時候被父親虐打,母親因此與丈夫離婚,獨自撫養兒子;Eden在車禍後失憶兼失去自己最愛的人;Eden的愛人芊芊被車禍奪去健康、青春和愛情,7年來只可以在醫院的病床上過日子。
劇中人物不單止心靈受創,很多在肉體上也大有問題,如希晨是亞氏保加症病患者、書文是腎病患者、樂汶的女兒幸而是心臟病患者。換句話說,這班戲劇人物都是身或心支離破碎的,而這些身心的缺陷正是構成該劇的戲劇性和衝突的重要元素。
此劇除了劇情感人和迂迴之外,其另一成功的原因是大部分演員都演得很好。3名主要女角都各有亮麗的表現。無綫度身訂做給馬貫東演亞氏保加症醫生,相信更會在年底頒他一個飛躍獎。不過,我覺得最值得獲頒演技飛躍獎的應該是林文龍,因為他在劇中的表現比他以前的作品簡直一日千里。雖然此劇的劇本不俗,卻有一個很大的漏洞,令全劇根本不可能成立的--怎麼車禍中還包括一雙騎電單車的男女一直不為人知?新聞報道、警察調查、救護記錄和書文的記憶都可以通通被抹去?故事可不是發生在《基度山恩仇記》的時空啊﹗
一宗車禍,一班主要人物各自做了一些事情促成它發生,連稚齡的子優也是其中一員。7年前的車禍令男女主角一直背負着十字架;7年後,他們再在另一宗車禍中付上更沉重的代價,令人更感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