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換地

2020-07-15

袁 星

土地,在農民眼中有着不可承載之重。這一點,我這個游離在村莊邊緣的人,經歷過一次換地後,深有體會了。體會深刻的,不光是地,還有親情、友情。

坐着小叔的小型工程車,沿着陡窄的山路一個拐彎一個急拐彎慢慢下行。車體與坡路呈30甚至45度角,由高處斜插而下。我坐在工程車光滑的車斗裏,按小叔提醒的,屁股下墊上了他的一件薄棉襖。工程車的減震差,坐在裏面,遇上顛簸路面,速度一快,整個人就像被篩糠了,撞得腚疼。我曾坐過小叔的工程車一次,是在另一條上山的土路上,差點兒顛亂了五臟六腑。這次還沒坐上去,心裏就開始打怵了,好在這條下山的路硬化得還算平整。坐在車上,心裏一直擔心工程車的剎車性能。在這樣一條窄陡多彎的山路上,一旦遇上剎車失靈,後果將不堪設想。

去山上翻地、噴藥、摘山楂,平時就走這條道。可以想像,父親騎着一種被叫作老年樂的三輪摩托車以並不嫻熟的駕車技術,慢慢蹭蹭走在這樣一條道路上,那得多危險!我勸說父親很多次,讓他繞道走,他起初還聽,後來乾脆不予理睬。繞道走得多走幾里路,耽誤時間不說,捨不得多燒那幾塊錢汽油啊。父親的心思,我都用不着猜。那種三輪摩托車的性能我也不太認可,畢竟只是一種簡單的代步工具。在平路上行駛興許沒啥問題,當越野車開實在讓人心驚膽戰,真得捏幾把汗!

到我家後,父親炒菜,小叔也在我家吃午飯。吃飯時,小叔跟父親開門見山聊到換地的事。小叔想用我家鳳凰峪的地,換村裏一家人家南上河的地。鳳凰峪的地,是山楂園;南上河的地,是插楊林。鳳凰峪的地,在平坦避風處;南上河的地,在一個山谷口,也算是風口上。父親當即拒絕,不換了。小叔說,都倒騰着換了好幾塊地了,換了一半不換了,這不就等於白白把地扔掉了麼?小叔問父親︰「你家的地我包了行不行,承包給我也行,賣給我也行。」父親不同意。小叔說:「我家換的那些地,給你種行不行?那看給我多少錢?」父親不包。小叔埋怨父親,說好的換地,換了一半,其餘不換了。兩家的地一家種,蓋上房子,打個水井,還能收點東西。不打井,旱天沒水澆地,誰家都收不到東西,等於白扔。聽小叔的意思,他想在南上河建房子安家,然後把我家的地給他,或者叫承包給他。

當我聽到這兒的時,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心中當即決定,剩餘的地方,都不能再換了。見父親不同意,小叔對父親說︰「咱倆是親兄弟,但醜話說在前頭。兩家的地不合在一起種,我打的井不給你用,親兄弟也不行。」聽到這兒,我開始重新審視他的行為。小叔最初提換地的事,我所以支持,是因為他表示一切為了我父親。小叔說我父親年紀大了,這兒一片地那兒一片地太過分散,朝一塊集中集中好管理,吃點虧就吃點虧吧!他這樣說,我的確是支持的。

小叔還告訴我,他把糞肥都運到南上河地頭了,把地換到一塊讓父親去種,他啥都不要。小叔這麼說,我是相信的。他在母子山上住,幾千畝的大山頂上,開墾多少地種只是想不想的問題。他不會在乎南上河那樣一星半點土地的。加之我也想把地集中集中,父親年紀大了,等他管理不了,便於我抽空管理,不至於因為過於分散而荒廢掉。南上河南面和西面,正衝着母子山,南上河東面是一處橫行如屏的山峰,北面是個溝谷,兩側是植被茂盛的山帶。北面幾里遠處,是鳳凰峪。可能因為相對的原因,鳳凰峪還有一個名字叫「北上河」。南上河的地、土層薄,那地方不耐旱還招風,與我們村距離又遠,路不好走,很多地其實已經荒蕪了。用村子周邊的地換南上河的地,就算面積差不多,地裏的收入差不多,不用跑那麼遠的路了,誰家和我們換地誰家賺便宜。把地換到南上河,集中起了一部分,管理容易些。我還想把蜂場搬到那裏去。那地方遠離村莊,周邊植被好,是定點養蜂的好場所。

午飯時,小叔跟父親說的話,還有那種迫切神情,讓我明白了其換地不是真的考慮到父親的種地難題,而是有其他因素。小叔家的地,換到南上河後,面積並不大。我家在南上河本來就有兩塊不小的山楂園。在我去南上河前,小叔又剛剛用我家村邊的三塊地,與村裏的兩家人完成了兩筆交換。我家的地,是山楂園,均在村旁不遠處,距村莊最遠的,也不足300米;南上河換到手的地,只有一些尚未結果的桃樹苗,在風口上迎風呆立着,三五年內不可能有收成。換出與換入的地,單從收入上講,是不對等的。除了面積差不多外,我家明顯吃了大虧!

之前,小叔家換的那些地,其實也是吃虧的。都是山楂園不錯,但地方愈換愈小了。那幾塊地,父親壓根沒看上眼。地窄,不肥沃,也不耐旱。小叔的想法,在他說要建房子打水井時我就明白了。作為晚輩,我無法插嘴說話,只能由父親做決定。父親當面就回絕了。正如哥們提醒我的,小叔先拿着我家別處的地與南上河我家那兩塊地周邊有地的人家換地,換到一起後再讓父親把地承包給他。小叔在那建房子、打井,有朝一日安了家,那些地就都是他的了。在單位上班,我退休前大概不會回去種地,兩兒子回去種地的可能性更小。用不了多少年,南上河的地就是小叔的了。等他也不種了,自然又成了嫁到外村的堂妹家的。或許,這才是其換地的最真實想法。他抱怨我父母死腦筋,想不開。我一句未說。

把地換了一半不換了,換的那些地又不能由一家種。小叔說,收不到東西,此前的操作等於白費,我依然沒表態,但心中的想法已徹底變了。已經換了的地,言出必行。尚未進行的操作,就此打住,絕對不會再換。本來,小叔讓我去南上河看看,想用我家鳳凰峪的一片山楂園,把插楊林那一片地方也換到手。換到一起後,再從我父親手中把南上河的地以承包或購買的方式,由他接手。若干年後,如果堂妹家願意,再交由她們管理。

終歸是親叔,我把其想法,以猜測的形式短信給他。後來,小叔來電話,和我聊了十多分鐘。他說信號不好,沒收到短信。又說尊重我的意見,其餘的地不換了,也不過去蓋啥房子了。實際上,那片地方已沒多少別人家的地了。我家的地再想換回村子周圍,肯定不可能了。以後,小叔的想法還會「星星之火」的,我估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