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此山中: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2020-08-14
■感恩那些年廣州那些專業好朋友不斷關愛相助。 作者供圖■感恩那些年廣州那些專業好朋友不斷關愛相助。 作者供圖

鄧達智

回望照片,竟然出現好不巿場化的系列。每次回望舊作品照片,總有幾刻感動。

感動那些年我在中國內地走遍大江南北,與港人分享設計機會不似過去那麼綿密,作品不論巿場化還是原創風格,於內地發光發熱,在自家城巿卻錦衣夜行不明不白。這系列擁有的商業元素頗濃,一直到很多年以後,還可以在商場似曾相識,香港展出之後,回到內地,其大膽程度一時佳話。

帽子王陳漢明

透過廣州同業聯繫,認識了原來專業老師後從事製作帽子,尤其出口業務的陳漢明。我們初認識的共通點:一位當年定居香港的以色列朋友,專攻內地生產帽子,運銷全球,陳漢明的客戶!

陳漢明太太也姓陳,任職醫生,抽空料理廠務。他口中整天叫着陳醫生陳醫生......什麼都要問過陳醫生,夫妻情濃。

陳漢明的帽子生意做得不俗,工廠雖然位於廣州邊皮且有點破舊,然而內邊寬敞五臟俱全,什麼物料、什麼儀器應有盡有。作為設計師,至叫人開心得發瘋莫若遇上與眾不同的物料,還有願意承擔製作的廠家。聽說是在下,陳漢明什麼都應承,按照我款式做出來的帽子叫人喜出望外,為衣服畫龍點睛。

這之後,不少省城同業忽然發現立在眼前久矣的寶藏,與他合作無間。

舞台服裝達人楊小樺

透過香港舞蹈界資深人物認識小樺之前,先將復古款式用順德涼紗綢縫製了精緻新潮大襟衫樣辦,寄去吉隆坡客戶李太太,對方喜出望外,在下認為平、靚、正,讚不絕口。

與小樺在她廣州水蔭路廣州舞團大院的工作室初見面,原舞蹈家的身影仍然濃厚,舉手投足自有一番優雅。小樺從舞台退下轉而設計及製作舞台服裝,她先生丁師傅曾為舞台男一,後移居中美洲,再回來廣州在舞團大院開了一家寬敞的餐廳,一度成為我的飯堂。

跟小樺熟悉之後,介紹了好友陳銳軍,這之後在廣州我的食、住、行,還有初期工作上衣的合作無間,由他們包辦。遇上時間倉卒,自家版房趕不及,不論時裝還是表演性強的舞台服裝,總向小樺叩門;老友記總是笑嘻嘻應承,其實那些年,小樺製作紅遍省港澳並外省與海外,忙得不可開交,應酬我被迫笑着兩脇插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