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教樂 多花四倍課時補缺陷
第三波新冠疫情爆發,全港學校及教育機構均面臨同一困境,線下課堂完全停頓,青年音樂家張文濠所創辦的大浪音樂教育中心亦無法倖免,他即時安排員工彈性上班,將暫停的線下課程轉為網絡教學,以四倍的課時彌補網課,學樂器無法避免的事倍功半。疫情阻滯工作,卻不會限制對未來發展的策劃,張文濠趁疫情期間租金回落之際,尋覓到面積達4,000呎的新校舍,便於學生疫情過後繼續參與齊奏課程及樂團排練,增強學習樂器的興趣。過去大半年,公司的營業額下降50%,他沒有裁員或減薪,希望能與員工共渡難關。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第一次訪問張文濠時,正值新冠疫情稍緩階段,當記者踏入他位於佐敦的樂器專賣店時,一場一對一教授的兒童小提琴課堂正接近尾聲。四歲的男孩時而在白板上畫出一個高音譜號,時而在課室歡快地奔跑,兩位家長則安靜地坐在一旁陪同......現時,這樣的畫面已然暫時消失,張文濠再次接受訪問時表示,音樂教育中心的所有線下課程均暫時停課,直至8月底;而樂器專賣店亦因疫情而無法提供正常營業服務,營業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0%,「因為教育中心及樂器專賣店均只提供有限度服務,員工只需每星期輪班回公司處理特定工作,其餘時間均在家工作。公司即使在疫情下經營困難,亦沒有進行裁員或減薪,希望能與員工共渡難關。」
面對困境,大浪音樂教育中心與眾多教育機構一樣,推出疫情期間的網上課程計劃,每名學生由原定每星期一節的線下課堂,改為每星期可上四節的網上課堂,保證學生停課不停學之餘,亦紓緩些許經營壓力。「政府現行的抗疫基金紓緩了短期的人力成本壓力,但因第三波疫情更為嚴重,政府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學生恢復線下課堂遙遙無期;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向全港所有私營教育培訓中心提供租金資助,以免大量教育機構面臨倒閉。」他說。
辦音樂學校 着重樂團訓練
音樂陶冶性情,紓緩情緒,欣賞音樂固然享受,學習樂器的過程卻總囿於日復一日的枯燥練習之中,「無論小孩還是大人,整日自己拉琴都會覺得悶。」張文濠曾問過自己為何十幾年對音樂的熱情不減?追溯原因是常與朋友「夾」音樂,無論古典或流行,都能尋得箇中趣味,「所以我決心辦一所着重樂團訓練的音樂學校,成立樂團為學生創造更多演奏的機會,令他們更加鍾意音樂。學生在這裏學習弦樂之餘,還有機會和新朋友組成樂團,一起玩音樂。」
秉持這樣的理念,他創辦了香港樂團和香港青年樂團,為學員提供演出及工作機會。他介紹道:「香港樂團由職業樂手組成,而香港青年樂團則匯聚一班大、中學生樂手,我們另外還有君匠音樂旗下的十幾個校內樂團,有的小朋友學完八堂獨奏課,就可以加入齊奏課程,這項課程便是樂團的前身。令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我們作為教師和教育中心的責任。」
同樣,教育中心還鼓勵家長與小朋友一齊上堂,共同學習一門樂器,將學音樂的氛圍由學校拓展至家中,而當家長掌握基本知識後,更可以督促小朋友於家中練習,並掌握其學習進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家長玩玩下都好鍾意,之後自組樂團。」他笑說。
當教學成為本港大部分青年音樂家的必備謀生技能時,張文濠已將其發展成終身事業,為30多位志同道合的音樂教師提供工作機會,並籌備明年於港島及新界區陸續開設新校舍,將組建樂團的學習理念帶給更多的人。
夾band玩出音樂興趣
張文濠幼承庭訓,自小學開始學習各類中西樂器,包括二胡、大提琴、鋼琴,中學時期組建樂隊再學結他、低音結他及爵士鼓,亦繼續學習大提琴並加入學校的管弦樂團,「整個中學時期我都非常熱衷於表演,甚至會請假出外參加音樂會,無論我去哪裏表演,父母都會去看。」
學生時期豐富的音樂表演經歷,使他深受啟發,認為夾band參與表演活動可顯著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父母的支持和陪伴使他即使受挫也從未失去過信心,「不止音樂方面,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也會變得相對有自信一些,相信自己未來的前景。」
組建樂隊同樣也是激發音樂創作的契機,那時的他會將自己的作品放上論壇與同好交流,18歲時因此獲新加坡音樂版權公司Skyblue Music Publishing垂青,簽約成為旗下音樂創作人,從此正式踏入音樂行業。2016年,他創立大浪音樂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由音樂製作公司的小型studio做起,發展至旗下包括歐洲古董提琴專賣店,「在售賣樂器的過程中,我更加意識到在整個音樂的範疇裏,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於是,大浪音樂教育中心應運而生,而他也由桃李滿門的音樂教師退居幕後,為公司制定更長遠的發展方向。他透露原本今年將於深圳開設分校,計劃因疫情而暫時擱淺,轉而將資金投入到位於太子的全新校舍之中,在停課期間全身心投入裝修安排,新校舍將於8月25日依時開幕。
談及兒童學樂器,考級仍是無可避免的話題。張文濠坦言樂器考級在香港已成必然,家長堅信「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是考入名校的保證,「我們都會相對支持小朋友參加考級和比賽,但前提是他真正鍾意音樂,而不是單純靠家長迫出來。在小朋友學樂器的過程中,也不可以只將重點放在考試技巧上,最後除了考試曲目什麼也不會拉,這就會成為一種悲哀。」他堅信,無論考試還是比賽,都應建基於對音樂的興趣之上,而在學樂器的過程中組建樂團,既使其懂得如何與人交流、欣賞、配合和聆聽,更使這條路走得不再孤獨,因興趣盎然而自發學習,繼而堅持得更為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