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個動人故事 點亮溫暖的光
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將於9月2日舉行,早前香港導演許鞍華獲頒該電影節代表終身成就獎的最高獎項「金獅獎」,她亦是全球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女導演。古語有云「七十歲而隨心所欲」,從1979年的《瘋劫》開始,到後來的香港新浪潮巔峰之作《投奔怒海》,以至《女人四十》、《男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黃金時代》,這位生於遼寧、長於澳門、受教育於香港,後又負笈倫敦的女導演,在為電影事業付出的半生中作品涉獵過多樣化的題材,有過無數榮耀,亦曾走過低谷,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斬獲不難令人看到,今日的許鞍華,仍有着源源不竭的創作生機與活力。 文:黃依江
許鞍華新作《第一爐香》(Love After Love)今次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非競賽單元,亦即將在電影節舉辦首映。《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1943年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爐香》,由彭于晏、俞飛鴻、馬思純和張鈞甯等人主演,知名作家王安憶擔當編劇。
獨特文學視角看「經典」
《第一爐香》講述了女學生葛薇龍因生計問題而投奔姑母,卻被姑母訓練為交際花,陷入無望的兩性關係,最後完全被姑母與丈夫操控而走向墮落的故事。電影再現了香港上世紀四十年代上流社會的眾生相,表露女性情感與慾望之糾纏。一直以來,許鞍華都對張愛玲的作品情有獨鍾,《第一爐香》是她拍攝的第三部張愛玲作品,之前兩部分別為《傾城之戀》和《半生緣》。
儘管改編張愛玲作品難度甚高,早在《傾城之戀》上映時,許鞍華的選角就飽受「張愛玲迷」們的非議,認為氣質粗獷的繆騫人並不符合原著中所描述的白流蘇形象;而此次她選用的馬思純,亦被認為並不是理想的葛薇龍人選,但是,許鞍華一直帶着一種導演特有的冒險精神,在眾多張愛玲的改編電影中,她可以說是既忠於原著,又有着自己獨到的理解與表達。皆因早年間赴倫敦攻讀電影前,她曾先後取得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學士與碩士學位,畢業後回到香港,恰逢香港電視台成立,她開始擔任導演胡金銓的助手,既系統地學習過文學的課程,又對一代華語名導的風範耳濡目染,才有如此功力。
《好》原定HKIFF開幕影片
《好好拍電影》是創意香港「電影製作資助計劃」的電影,它講述了許鞍華四十餘載光影生涯的潮起潮落,由其多年合作夥伴文念中執導、監製。這是文念中首次執導影片,他捕捉了大量許鞍華對電影矢志不渝、熱忱投入的細節,活出一代華語導演圓滿人生的故事。隨着第四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因為疫情而取消,也令到《好好拍電影》需要再等候多一段時間才能與觀眾見面。
早前官方公布第四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閉幕及首映禮的原定展映片名單,其中的電影節開幕電影就是《好好拍電影》。文念中導演在社交平台上寫道:「這是一部關於許鞍華、香港電影和香港這座城市的紀錄片。許導演用她的人生和作品,用她的熱愛和堅守,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動人故事,為我們點亮了一束溫暖的光,在無常中,指引着我們用最平靜的力量去抵抗時光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