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 鳳凰衛視評論員
美國近期頻繁派軍機在南海加大針對中國的抵近偵察力度,根據公開報道,今年上半年,美軍機在南海活動多達2,000多次。8月5日晚21時許,美國空軍一架E-8C「聯合星」空地監視飛機再次現身南海,朝着廣東方向飛行,一度飛行至距離廣東沿岸領海基線59.27海里的位置。這是近期首次在夜間發現美軍E-8C飛機抵近中國大陸海岸。
不僅如此,美國空軍在中國海岸附近執行的抵近偵察行動給在南海上空飛行的客機帶來了風險。其中,美軍擁有多款以商用飛機為基礎研發的偵察機,當它們接近中國領空的時候,通常會跟隨民航飛機飛行作為掩護。
美軍機之所以頻繁抵近偵察中國,主要有幾點考慮。
一是美軍要加大熟悉中國周邊海域和空域情況,及時更新美軍作戰數字地圖,這是美軍積極備戰的重要舉措。在美軍看來,解放軍已經成為最大挑戰者,必須要全面掌握中國周邊的地理環境、海洋環境。美軍各類型軍機頻繁造訪這些海域和空域就是要盡快熟悉快速變化的各類戰場環境。
二是美軍要時刻盯控解放軍的重點裝備,尤其是水下力量部署和水面艦艇分布,如果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則可以根據掌握的實時信息來快速排兵布陣。比如,P-8A、P-3C這兩款反潛巡邏機就是從事這類偵察任務。
三是美軍要實時掌握解放軍在東南沿海的軍事動態,尤其是台海方向的軍力部署。
四是美軍不僅要抵近中國沿海偵察,也要抵近偵察解放軍演習場,更加充分的掌握實際使用武器時的核心技術參數。因此,解放軍在演習期間也要嚴防死守美軍偵察機的襲擾。
誤判風險可控
至於美軍軍機偽裝成民航飛機抵近偵察中國周邊確實存在一定的軍事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控的。
一方面,美軍特種偵察機多是採用軍民兩用平台,比如,C-135和波音707就是同一個技術產出的兩種飛機,這種設計思想主要考慮到高可維護性和零配件通用性。美軍可以在C-135的基礎上研製出RC-135系列偵察機,也可以在波音707基礎上研製出來E-8C偵察機和E-3預警機。為了更經濟、更實惠,美軍P-8A反潛巡邏機更是以產量驚人的波音737作為載機改裝平台。但與民航飛機相比,這些改裝的飛機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比如特種飛機多採用半封閉機艙模式。另一方面,除了反潛巡邏機需要自帶攻擊潛艇的武器之外,更多特種飛機只帶有被動防禦武器,比如紅外或雷達干擾設備,個別特種作戰飛機會攜帶主動電磁干擾壓制設備。
另一方面,這些特種飛機雖然貌似民航客機,但畢竟不是民航客機,所有的軍用和民用空中管制部門在世界各地使用雷達的「敵我識別信號」來核驗飛機,如果軍用飛機與民用飛機保持足夠的距離,則無需擔心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解放軍早已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儘管南海尚未宣布防空識別區,但解放軍已經具備了東海和南海全空域識別查證管控能力。因此,解放軍在中國周邊不會發生誤擊民航客機事件。不僅如此,中美也可以有效避免再次出現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畢竟美軍抵近偵察與解放軍抵近攔截已經成為貓鼠遊戲,加之解放軍裝備質量和性能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美軍機喜歡半夜來偷窺,是擔心解放軍趁着夜色實施軍事調動,但對具備全天候監控和作戰能力的解放軍而言,何時來都可以及時有效地驅離。中國領空不容任何挑釁,解放軍遇強則更強,就算是面對美軍也一樣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