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A股每年都不乏上市公司因為內控沒有做到位而被爆黑天鵝事件。據清暉智庫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因為內控管理出現問題而被曝光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其股價在事件發生後都會大幅下跌。負面因素導致上市公司股價下跌是正常的市場行為,而且公司的業績、經營、收益、市場等也都會受到影響,這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可謂「自食惡果」。
由於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不良因素還會對公司的投資者們造成極為沉重的負擔,股東們投入的資金會因為股價的連續下跌而遭受損失。由於這種損失是上市公司所導致的,所以上市公司有義務也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
實際上,上市公司內控管理出現問題在全球都發生過,各國的資本市場也出台了相關的制度,要求上市公司不斷完善自身的內控制度。
在內地,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均在2006年發布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以推動和指導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風險管理水平、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上市公司建立符合自己的內控制度,是為了保障業務的正常運作,實現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目標,並做好預防化解經營風險的預案,以此保證上市公司的自律行為,做到資本市場所需的公開、公平、公正、透明。
遠離內控缺失上市公司
從資本市場的歷史經驗來看,上市公司在自身內控、管理方面越薄弱,則公司治理結構越不健全,甚至會失效,其存在內控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上市公司搭建起完整且符合自身需求並有效落實、執行的治理結構,一方面可以為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公司股東即利益相關者提供穩定的保障。因此,投資者應重點關注那些內控制度及信披監管做得較好的上市公司,遠離內控缺失的上市公司。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床頭經濟學》。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