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新聞背景】SWIFT沿用40年 擁逾萬金融機構會員

2020-09-16

若要了解SWIFT背景,或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說起,當時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展,尤其是貿易自由化興起,催生不同銀行之間金融交易需求,當時各國銀行間只靠簡陋技術來傳送一些涉及跨行支付與確認資訊,如收發報機組成的電傳(Telex)系統,過程需人手翻譯及執行編碼,效率低之餘、資料傳送亦不安全,因此國際間頻繁的金融交易需求,後來間接導致SWIFT出現。

其實SWIFT本身就是國際合作組織,在1973年成立,由於其效率相對高、成本亦相對低,因而吸引不少金融機構加入及採用,而經過40多年來發展,時至今日旗下會員遍布200多個國家、逾1萬間金融機構,這些機構間每日數以萬億元計的資金轉賬,都是透過SWIFT系統平台進行電子交換與確認交易完成,當中SWIFT負責保障數據安全交換、確保機密性及完整性。

保障訊息傳輸 不涉清算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坊間普遍對SWIFT存在誤解,其實SWIFT主要提供傳輸訊息平台,旗下會員機構可以透過此平台、依照統一格式收發金融報文,當中訊息包含了有關銀行、賬戶持有人、轉賬金額、轉賬日期等,但當中並不涉及資金清算,因此金融機構之間跨境匯兌可以涉及多種不同貨幣,並不只限於美元交易。如果要以最簡單而具體的例子去形容,SWIFT就猶如一條駁通全球多個國家的水渠,各國銀行可透過「水渠」去交換、收發金融報文,而SWIFT就負責維護這條水渠、保障銀行間數據安全交換,以至資料的機密性及完整性等。

美國借反恐之名封鎖伊朗

市場甚至有人誤會SWIFT與美資有關等,其實SWIFT一直自稱政治中立,不過礙於美元霸權,即美元交易在全球貿易中佔有主導地位下,SWIFT的日常運作都離不開美國的支持。

而早在中美角力前亦有先例,美國利用美元霸權施壓,並借用反洗黑錢、打擊恐怖主義等名目,令SWIFT在2012年、2018年兩度封鎖伊朗銀行,而朝鮮多間銀行亦在2017年被SWIFT剔出系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