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美國的蠻橫打壓,近幾年來中國也在推動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網絡,截至7月底已有97個國家和地區的984家金融機構加入這一系統,預計在年底將突破1,000家。亞洲區塊鏈學會會長蔡志川表示,隨着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網絡的不斷擴大,未來其將有利推動數字人民幣走向全球。
亞洲機構用戶佔七成
為了發展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統和擺脫對SWIFT的過度依賴,中國在2015年便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五年來,隨着中國與全球貿易快速增長並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人民幣跨境結算的貿易支付和匯款等業務獲得快速增長。截至7月底,已有97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加入,在984家參與者中,包括中國國內金融機構在內的亞洲金融機構最多,達到731家,超過全體加入者的七成。
歐洲和非洲分別共計有124家和37家金融機構加入。不過,北美和南美的金融機構加入比較少,目前合計只有41家。除中國和亞洲之外,俄羅斯和非洲的金融機構加入CIPS系統的現象突出,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網絡重要目標。
人幣國際化認可度提升
蔡志川稱,目前全球逾28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將人民幣納入貨幣儲備,並有39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過3.7萬億元人民幣。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功能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認可。在該良好的基礎上,未來中國推出數字人民幣將可以很好地通過CIPS系統,展開與亞洲、非洲和東歐等「一帶一路」國家進行跨境支付與結算,從而避開美國主導的SWIFT系統的制約,並可以逐步推進其在歐洲和美洲的使用,促進數字人民幣邁向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