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創會主席蔡冠深
深圳發展的十條經驗,深刻地說明了深圳成功的歷史,與香港密不可分。作為40年來與深圳特區一起成長的香港,我們與深圳一起面對過無數艱難險阻,成就了今天的深圳和香港。雖然香港近年有些停滯,而且比深圳以及內地更直接地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競爭,但習主席和中央對香港地位的肯定,對香港可以發揮作用的預期,比任何人包括香港同胞都看得更加清楚。我們可以看到字裏行間,習主席對香港未來的殷切期望。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
香港的角色和定位,一直以來都是隨着國家不同階段發展戰略作出調整和適應,並從中得到巨大的發展機遇。香港應按照習主席的講話精神,盡早研究和部署全面參與大灣區建設,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及國家「十四五」規劃。這將是香港經濟復甦和未來發展的關鍵。特區政府應該採取有效措施,為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就業、學業提供援助,促進兩地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
習主席和黨中央在高度肯定深圳40年發展成就、賦予深圳新的歷史使命同時,也對香港給予肯定寄以厚望。這些提綱挈領的話語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如果香港能夠再次抓住率先開放的深圳,抓住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發展戰略機遇,將香港的現代服務業與深圳的高端製造業融合,將香港在一些領域的科研實力與深圳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的能力合作,兩者優勢互補,攜手共進,港深一定能夠成為亞太地區最耀眼的「雙子星」。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施榮懷
深圳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是國家改革開放成功的縮影,經驗值得香港學習。香港需要不斷優化「一國兩制」,通過與內地城市融合發展,實現市場一體化,未來才會有更多機遇。香港特區政府、商界和年輕人要勇於解放思想,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抱着取長補短的心態投入到大灣區的建設中,將香港優秀的專業服務及金融服務與深圳高新技術行業結合,提高自身競爭力。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梁亮勝
非常贊同習主席對港澳和內地融合發展的總結。香港的優勢是源自「一國兩制」,而中央對於「一國兩制」這個政策是堅定不移的。在基本法保障之下,發揮香港的優勢和深圳的能力結合在一起,一起去建設一個國際級的創新科技中心,不僅會讓大灣區建設大放異彩,也能夠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因此對今後的港深融合發展充滿信心。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王惠貞
習主席的講話已明確點出港深兩地以至大灣區地區融合發展的重要性,而事實上港深兩地一直都有着各種合作項目,惟當中不少一直被立法會內的無謂紛爭所阻撓,因此錯失難得的發展機會。未來發展都將聚焦在大灣區建設,為此鼓勵香港青年多到大灣區走走看看,了解當地的創業就業政策,爭取更多可能的發展空間,不必故步自封在香港的小圈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