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當中談到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香港立法會多個政黨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習主席重要講話為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香港特區政府應立即坐言起行,盡快研究具體的措施,融入國家發展大格局,包括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而香港年輕人亦應該積極抓住今次的重大歷史機遇。
廖長江:握灣區機遇
建制派「班長」、立法會商界(第二)議員廖長江表示,面對新時代、新的經濟模式,應該珍惜實踐「一國兩制」的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他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要發展戰略,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應該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發展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大灣區機遇處處,年輕人應將眼光放遠一點,利用自己專長,在灣區內創造一片新天地。
李慧琼:發揮港優勢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指出,習主席對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全面、詳細及深入的方向策略,具指導性作用。她認為,香港與深圳關係密切,面對新形勢,香港應該好好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配合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她更指出,從國家處理疫情的成績,只要發揮好香港的優勢,配合大灣區發展,有信心香港也必能跨過難關,重振經濟。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繼續發揮所長,擔當內地企業走向國際的窗口,為國家發展出一分力。
葉劉淑儀:利港青發展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數目,較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及日本東京灣區為多,要有效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增加人均收入,必須提升區內的經濟檔次,而大灣區內的兩個特區各具特色,習主席提出一套全面的發展策略,如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及彼此融合,有助大灣區內的城市發揮協同效應。她又指,香港經濟架構單薄,連帶年輕人上流的機會也大為收窄,而大灣區人口眾多,社會結構多元,可以為年輕人提供更多選擇及發展機會。
黃國健:拓港人眼界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表示,過去香港特區政府對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仍有不足之處,期望往後香港特區加把勁趕上國家發展的列車。他呼籲港人尤其是年輕人應該抓緊這個機遇,擴大發展空間,有助提升上流的機會,眼光不要只集中在香港,限制自己的發展。
林健鋒:可助推科研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大灣區發展將為整個地區帶來經濟和創新發展的動力,為年輕人創造大量的機會,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可以發揮人才、研發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方面的優勢,聚集大灣區和全球各地的創新資源,推進創科研發及提升競爭力。
鍾國斌:刺激青年創科
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表示,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的經驗,與內地一同創造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發展。他提到,年輕人對是否到大灣區發展的概念較為模糊,但問到是否有興趣到騰訊、阿里巴巴工作時,都表現得很雀躍,證明年輕人對創新科技都很有興趣,冀有關方面大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