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娛樂 > 正文

葉嘉瑩傳記電影廣州首映 用詩詞手法實踐中式電影美學

2020-10-17
■導演陳傳興期待用詩詞手法實踐中國式審美的電影美學。   胡若璋  攝■導演陳傳興期待用詩詞手法實踐中國式審美的電影美學。  胡若璋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葉嘉瑩的故事,便像是中國女性版的《百年孤獨》。昨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內地藝聯專線上映。在廣州的首映禮上,導演陳傳興表示,這絕對不是一部小眾、精英的電影,而是這個時代需要的一顆特殊的種子。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親自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拍攝歷時一年,往返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台北、溫哥華、波士頓等十餘座城市。其間,通過對葉嘉瑩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以及她的42位好友與學生,例如作家白先勇,詩人席慕容、漢學家宇文所安、書法家謝琰等,在兩個小時的影片中,慢慢將她的故事鋪開來。

《掬水月在手》的結構別具匠心,不以時間順序或者重大人生事件為節點,借用四合院結構作為章節,將電影分為「大門、脈房、內房、庭院、西廂房、無題」六部分。「建築可以是居住空間,也可以是記憶宮殿。」陳傳興指出,葉嘉瑩童年居住的老宅空間做為章節。《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

「我希望可以尋找一種中國式的電影敘述美學。」陳傳興試圖用詩詞這種特殊的形式來實踐他的電影美學。影片中,葉嘉瑩親自吟誦的詩詞,配以日本唐樂大師佐藤聰明以杜甫《秋興八首》為題創作的電影音樂。首映禮上的不少觀眾反映能較好地感受詩詞的韻律之美。

影片的另一特色,不得不聚焦在器物空鏡的運用上。陳傳興強調,影片空鏡的運用不僅是留白和呼吸點,更是故事的主軸之一。陳傳興透露,這是自己對中國式電影敘述美學的一種嘗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