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工智能更像是一把雙刃劍,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很多隱患,用好利己,用不好損己。」對沈超而言,給人工智能「挑刺」幾乎成為他的日常。「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這把雙刃劍,永遠不會展現出它傷人的一面。」
沈超在研究中發現,現在所有的人工智能系統幾乎都是基於數據訓練得到的,不僅容易產生不公平的現象,同時也容易被愚弄和欺騙。「比如,一對小夫妻需要網貸,往往都是丈夫去操作,此時系統通過分析會得出男性缺錢的概念,學習和記憶之後,就會做出放寬男性貸款,收緊女性貸款的誤判。」沈超指出,再比如一幅貓畫,如果你稍微加上一些狗的因素,人工智能系統就會識別成狗。「所以我一方面需要去不停地主動出擊,給人工智能系統『挑刺』、糾偏、查找漏洞和隱患;一方面要進行防禦,補漏補缺,提高系統的感知,讓機器更『聰明』,讓入侵者無機可乘。」
技術不輸歐美 冀更多人加入
2020年12月10日,沈超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組委會評價其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目前我們的技術和成果國內領先,國際上與歐美相比也不落下風。」沈超坦言,雖然與歐美技術水平相當,但總體來看,我國網絡信息安全領域總體力量還甚為薄弱。「歐美國家和企業每年投入巨資,匯聚大批科學家進行夜以繼日研發,我們也必須要跟得上世界的步伐。」
沈超表示,希望今後網絡信息安全領域能多一些同道者,甚至是競爭者。「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們加入,大家一起攜手,築牢網絡安全之基,為國家和民眾信息安全構築最強大『防護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