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沒有親身經歷 回憶只是知識

2021-01-25

近日,海洋公園的營運困境以至存廢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討論。政府最新推出的建議是予以保留,但可能會分割成不同區域,各自營運,部分老舊設施則要淘汰。身為「70後」的筆者,見到海洋公園面臨「解體」,亦感到不勝唏噓。

1977年開業的海洋公園,盛載荍畯怢滮T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作為昔日香港最大規模的主題樂園,海洋公園是我輩兒時最渴望暢遊的地方。很多草根階層的小朋友,很少機會到訪海洋公園,其一是因門票收費高,草根階層難負擔,而且位處南區,對小時候居於新界北區的筆者而言,真可謂長途跋涉。一家人難得去一次,可視為年度大事。相比之下,位於荔枝角的荔園就較親民,門票收費亦比海洋公園平得多。園中的鬼屋、恐龍屋、大象天奴等,至今仍令人難以忘懷。

海洋公園、荔園等樂園盛載茧L數香港家庭的溫馨時光,無奈隨茠懋|變遷,時代巨輪總要向前,只好忍痛由它消失,轉變成我們的集體回憶。

據課本所述,這些對於過往生活模式、重大事件及建築物等的懷念,構成社群的集體回憶,對社群可以產生凝聚力作用。個別社群可透過重視某項特定集體回憶,建立自身的身份認同和歸屬感,加強社會凝聚力,提升整體生活質素。

誰在兒時玩膠鴨?

困難的是平日課堂上講集體回憶這個重要概念,其實只是空談。2014年文憑試曾有題目設問巨型吹氣鴨訪港,勾起港人兒時集體回憶,故蜂擁到尖沙咀觀看。反駁的論據舉出洗澡時玩橡膠鴨根本並非太多港人的童年回憶。

看看香港的一般家庭環境,不見得有太多人家有大浴室,可以悠閒地在大浴缸一邊享受泡泡浴,一邊玩橡膠鴨。即使嬰孩時玩過,也不會留有深刻回憶。 所以因童年回憶驅使港人去觀看橡膠鴨之說並不成立。

同一時間,課堂上卻又講「96年奧運,風之后李麗珊摘金,港人全城雀躍萬分......」學生回應是「不知誰是李麗珊,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就知一點點」。

再講「2003年沙士肆虐,港人咬緊牙關,終能熬過來......」學生回應是「我們2004年才出生啊」。課本上講的例子,對眼前一班十六七歲的高中生而言,未曾親歷其境,也未有在當時耳聞目睹。集體回憶應該要親身經歷過,否則只是外在的知識,要死記硬背,不是內化的回憶。面對茞換e一班小朋友,又能列舉什麼例子跟他們講集體回憶呢?老師繼續自己沉醉在回憶好了。

●劉尚威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