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貓」字兒化,就帶有喜愛的感情色彩。 資料圖片
有一天上課剛好教到兒化韻這個部分,我跟學員說,兒化韻對香港同學來說有點困難,因為大家不習慣把舌頭捲起來。學員就學我平時的口頭禪:「沒事兒、沒事兒......」大家哈哈大笑。於是我就趁這個機會,問了學員一個問題。如果你想發一則短信給朋友,以下的三個詞語你會寫哪一個:「沒事」、「沒事兒」、「沒事。」學員說無所謂,當時想到哪一個就順手用哪一個。
我告訴他們,這三個詞語背後都有不同的意思,我讓他們嘗試按照事態的嚴重性來排列,最嚴重的排在第一。學員當時就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說最嚴重的是「沒事。」因為它有一個句號跟在後面,就表示說完了,不想再說了。有的同學說「沒事兒」一詞就最隨意,也真的就是「沒事兒」,原因是我經常說。最後我公布答案,「沒事。→ 沒事 → 沒事兒」學員說對了。這就是我們的「兒化韻」賦予了詞語感情色彩,原本一件嚴重的事情,你加了「兒」字在後面,氣氛便馬上回緩和起來。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你家媥i了一隻特別可愛小貓咪,你也特別喜歡牠,於是當你跟朋友說起牠的時候,你可以說:「我養了一隻可愛的小貓兒。」把「貓」字兒化,就帶有喜愛、親切、憐愛等的感情色彩了。
我們再來掌握幾個關於感情色彩的兒化詞,如果形容小姑娘臉紅了,我們可以說「小姑娘的臉蛋兒紅得像蘋果」;如果問對方有幾個小孩子的話,也可以說「你有幾個小孩兒?」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
●吳良媛(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