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學語習文】晁衡大難不死 滯唐思鄉情切

2021-01-20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聽聞好友晁衡遭遇海難,哀悼友人的詩,題為《哭晁卿衡》。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呂。朝臣姓,阿倍氏,名仲J,又作阿部仲滿。日本文武天皇二年(698年),晁衡出生於奈良。父親阿倍船守,據說乃孝元天皇之後,任職中務大輔。晁衡自幼聰明好學,才華橫溢。唐開元五年(717年),19歲的他獲選為遣唐留學生,與日後成為日本右大臣的吉備真備等人同行。這是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團。船隊從日本難波港出發,西渡東海,在明州登陸。

到了長安,晁衡寒窗苦讀,其後參加科舉考試,並高中進士,在唐朝當官。由於他詩文俱佳,得到唐玄宗賞識,被任命為秘書監,常在宮中侍奉玄宗。

天悀Q二年(753年)十月,晁衡因思念故國,以唐朝使者身份隨第十一次遣唐使團返回日本,途中遇暴風後失蹤。一年後的三月,李白仍未收到晁衡的音訊,估計他可能已葬身大海,在悲痛之下寫了《哭晁卿衡》一詩。首句交代晁衡離開帝都長安前往日本,然後想像他孤帆一片繞過東方的仙山蓬萊。怎知品格高尚、好比天上明月的晁衡卻遭遇風暴沉於浩瀚碧海之中不能再歸來。這個晴天霹靂的噩耗,就像厚重的白色愁雲,籠罩了海上的蒼梧山。

全詩交代簡潔清楚,比喻形象化,表達出對晁衡遭遇海難的悲愁與痛惜。

晁衡離開長安之前,已在唐朝居住37年。當他決定回鄉後,唐玄宗、王維等人作詩贈別。其中王維的《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一詩更是千古傳頌: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這是一首五言排律,首四句極言日本之遠:海水無窮無盡,大海沒有涯涘。晁衡的故鄉在滄海之東,是一處很少人能了解的地方。此處距離中國十分遙遠,就像乘風飛上天空那樣難以到達。五至八句寫旅途之險:要前往日本便須一直向茠F方的太陽,也祈求有信風才能一帆風順。但此海路風險萬分,就像隨時有巨大的鰲魚出現,可以遮蔽天日,使大地黑暗;又有怪異的魚類,眼中射出紅光,使大海波濤一片染紅。最後四句指出日後通訊之難:扶桑在海之東,友人的故鄉又在扶桑之外,那是一處遠方的孤島,是與中土互相隔絕的異域,日後要互通音信蚢磥ㄝe易。

古代科技不發達,交通不方便。由中土渡海到日本是一項極度艱難的事情。從王維的詩中便可感受到那與友人的道別帶茈穻漸慾R的恐懼。而在海中遇難死亡也絕對是常事,所以李白聽到他乘搭的船在風暴後失蹤,也信其必定凶多吉少。

不過,在那次海難中晁衡竟然大難不死。船雖被暴風吹至殘破,卻漂流至越南海岸。幾經艱辛,晁衡竟能重返長安。及後不久,唐代爆發「安史之亂」,道路更加兇險,晁衡也只好打消歸鄉的念頭。他在唐朝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於大曆五年(770年)卒於長安。

「遣唐使」是日本繼「遣隋使」後,定期派使節到中土學習唐文化及佛教文化的使團。使團包括留學生及僧人,每次都有四五百人乘坐四艘船渡海。據統計,日本派遣隋使共有5次,而遣唐使則多達20次,不過由於通訊缺誤、途中遇難、政治動亂等突發事件,實際成行的有12次。

隋唐是我國歷史上國力最鼎盛的時期。承接魏晉南北朝以來民族大融和、文化兼容並包、思想開放的風氣,開創了著名的「隋唐盛世」。隋唐時期兼容與開放的胸襟吸引了日本、朝鮮半島諸國、東南亞、中亞、西亞,乃至歐洲諸國的人民前來經商、求學、文化交流和定居。大量異邦學子通過科舉考試,進入隋唐官場,或把隋唐文化帶回本國,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阿倍仲麻呂的個案正是其中一個典型。

●陳仁啟 中學中文科教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