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文山字水樂春風】五書十詞 國學精華

2021-01-27

「國學是什麼?」「為什麼要學國學?」「怎樣學國學?」這一連串的問題,要回答也是要多篇文章,而北京學者夏海先生所著的《國學要義》,就很概括地分析和清楚地回答了。

國學者,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學習國學,就是在追求倫理道德、修身養性。《大學》中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所謂修身,是指修習到高尚完善的人格,又有厚重的倫理道德基礎。

清代桐城派主張做學問要把「義理」、「辭章」和「考據」統一起來學。「義理」也就是學問的內容和思想觀點;「辭章」是學問的表達方式和邏輯框架;「考據」是學問的實證性研究。

「文以載道」,所以「義理」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義理」,等於沒有靈魂,根本不算是學問。聚焦「義理」學國學,閱讀詩詞辭賦和各種文學作品,注意和把握其形象思維和情感模式背後所蘊含的道理。

國學義理主要聚集於儒、道兩家的學說之中,而學習國學最好的辦法是學習這兩家的辭章,然後研究他們的學術概念。儒、道兩家的經典冊籍,是整個中華民族最有價值的著作,但要講求真偽、詮釋、正誤和來源,那就是需要考據求真了。

夏海先生又說到,儒、道兩家的經典辭章,包含在《老子》、《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這些經典著作中。而對義理的概念,是人們的思維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儒、道的基本概念,就概括在「道」、「仁」、「義」、「禮」、「智」、「信」、「孝」、「忠」、「廉」、「恥」這十個詞中。

這五本書、十個詞,正集中而系統地展示了儒家和道家的學術精神。它們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全部精華,所以,要學好國學,就要學好這五本書、理解這十個詞。正如胡適先生說:「研究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國學』。」

傳承國學具有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意義,宋儒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立德立功立言中,逐漸形成的標誌。

清末學者章太炎在《國學講習會序》中說:「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就是說弘揚和傳承國學,亦關係到民族的認同和凝聚。詩人余光中教授也說過:「國學是一座山,我等不過是蚍蜉而已。」不過「蚍蜉」也可積聚能量,努力發掘學術知識。

國學是一個極為深廣的範疇,厚重而雋永。從學術思想的發展來看,中國古代先後產生了先秦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朝理學、明朝心學、清朝樸學等標誌性學術,形成了完整而獨特的學術體系。他們的思想對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從文學藝術的發展來看,中華民族也塑造了非常有魅力的文學藝術。有一副對聯,就生動地列數了中國歷代主要的文學和書法藝術的成就,這副對聯是:

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華文學七朝六絕唱;

李篆曹隸顏楷王行張草金石刀刻,傳統書法五體一脈承。

對聯中的確涵蓋了整個中華文化、學術,瑰麗珍貴而全面。

而學習國學,主要就是學習「文、史、哲」,尤其是經史子集中的名篇。文學是人學,歷史是關於人的活動的記載,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三者是人類精神追求和思想升華的主要載體,人類的精神和思想內蘊於哲學、歷史和文藝作品之中。

學國學必須閱讀文學,以浸潤身心、增長才情、收穫人生啟迪。學習「七朝六絕唱」,可領略古代文學的雄奇壯美、清新婉約、沉鬱頓挫、豪氣干雲、智慮深遠等種種不凡魅力,甚至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學國學也要多讀歷史,以洞察規律,有益借鑒。而「二十四史」,可說浩瀚萬千,讓人受益無窮。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