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青年議政】香港需要「是其是、非其非」的賢能愛國者

2021-03-24

黃芷淵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本法委員會、國務院港澳辦及香港中聯辦上周共同舉辦了66場座談會,就全國人大通過「311決定」,在港聽取各界超過1,000人的意見。筆者獲邀出席其中兩場,與不同界別人士交流。用一位領導的話形容,彷彿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

近幾年,香港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近年『一國兩制』的路越走越歪」,筆者認為,從香港國安法出台,到為「愛國者治港」定調,再到全國人大通過「311決定」,中央重整治港理念,就是要把香港從歪路中引回正軌。

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更好地落實「311決定」,為過程中或許出現的阻力和問題定好預案,並優化各項修訂細節。

詳細解說 破除誤解

「311決定」通過後,很多人拍手叫好,相信這為香港帶來「及時雨」。有人卻質疑,由中央主導做決定會否影響「一國兩制」?而對「311決定」一知半解的市民來說,關心最多的是,這會影響香港的民主自由嗎?

下一步,除了按部就班進行修法,最關鍵的就是解說。除了政府官員從官方途徑進行宣傳,還要結合社會各界主動走入社區及透過網絡,多管齊下進行解說,以法律條文為依歸,消除民眾疑慮。

比如有人問,是否從此無法實現「普選」特首?不。完善選舉制度會以「決定+修法」的方式進行,要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關於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條文,但基本法正文一字沒有改。換言之,基本法45條和68條提到的,關於循序漸進達至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目標完全沒有改變,所以根本不存在民主倒退一說。

其次,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並非不接納不同意見人士,而是現存選舉制度存在漏洞和隱患,中央從國家層面作出此決定,是希望為香港破解困局,讓香港擺脫政治泥沼,特區政府可以重新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化解社會深層次矛盾。

均衡參與 廣泛代表

選委會選委人數,將從1,200人增至1,500人,立法會議席則由70席增至90席。選委會未來將獲授權,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在訂立選舉組成及過程細節方面,必須堅守以民為本、均衡參與、廣泛代表性的原則。

選委會的組成結構,需突破某界別或團體利益的局限性,吸納才德兼備的人士,兼顧各界別、各階層、各方利益,真正提升香港的民主質量。資格審查委員會的組成,則更需公開透明,符合程序公義。這不僅有利發展優質民主、有利特區政府日後施政,更是培養政治人才梯隊的良機。

很多人感慨,香港缺乏政治人才。當局應藉此次完善選制,完善香港政治人才梯隊的培養體系,並建立人才選用機制,任人唯賢,打破經濟利益壟斷,淘汰政治投機者。

香港不接受反中亂港者,也不需要「木偶式護航者」,需要的是「是其是、非其非」、能為香港解決問題的賢能愛國者。只有這樣,香港才能真正重新出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