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白人國家榜樣」 竟促少數族裔「自救」
英國政府委託種族和族裔差異委員會經過半年多的調查,於前日發表一份關於英國種族歧視情況的報告,但長達258頁報告竟然得出令人詫異的結論,就是英國「不存在系統性制度性種族歧視」,在種族平等方面更是「白人國家的榜樣」,認為少數族裔要消除種族不平等必須「靠自己」,而非等政府幫忙。報告一出立即受到各方譴責,批評英國政府只是借報告來「洗白」,不但無助帶來改革,還會製造更多分化。
英國和美國去年爆發「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英國首相約翰遜於是成立種族和族裔差異委員會,對英國種族歧視情況作出調查。不過委員會成立之初已引起爭議,雖然成員有非裔學者和有色人種專家,但缺乏參與BLM運動的社運人士,而且委員會從去年10月起通過網上收集公眾意見,卻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然後就開始從教育、醫療、警務和司法等方面,評估英國種族平等問題並撰寫報告。
拒認存系統性歧視
報告聲稱,英國雖然不是一個「後種族社會」(即社會已不存在種族主義),但當地少數族裔在教育和經濟上的成就應該被視為「其他白人佔多數國家的榜樣」。報告承認英國仍然存在「公開和徹底的種族主義」,但主要是在網上世界,現實中並沒有證據表明英國存在系統性、制度性的種族歧視。
報告認為,英國種族之間不平等和差異,大多數是由社會階層、家庭結構、宗教和文化等因素造成,並非直接與種族主義有關。報告又列舉多項英國種族平等「領先」的例子,例如專業界別種族多樣性增加、少數族裔與白人人口之間的薪酬差距自2012年以來收窄至2.3%,而且來自少數族裔社區的兒童在義務教育方面的表現好於或優於白人。報告認為這證明少數族裔沒有因系統性歧視失去向上流動機會。
報告表示,應深入了解社會上人們為何有不同待遇,而非以「種族主義」作為籠統解釋,反指個別族群不願承認英國已成為「更公平開放社會」,故仍然自以為受到歧視。報告亦明顯針對BLM示威者,稱不少年輕人認為英國社會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並不斷渲染這項論述,最終只會將自己與中間派立場人士疏離,無法爭取任何成果。
委員會亦在報告中建議,學童應進一步學習英國殖民帝國主義時期歷史,了解有關黑奴貿易的「新故事」,例如非裔如何經歷文化上的轉變,並成為全新的非裔或英國人。
議員批垃圾報告
報告的結論和行文用字都引起各界不滿,在發表種族歧視情況報告後,首相約翰遜的最資深非裔顧問卡蘇姆宣布辭職。首相府發言人稱,卡蘇姆早於數月前已計劃辭職,否認與報告有關,但國會上議院議員伍利直指,卡蘇姆離職與這份「分化」的報告有關。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卡蘇姆將於5月離職,不再擔任民間社會和社區特別顧問一職。報道稱,卡蘇姆今年2月曾遞交辭職信,他在信中指責執政保守黨奉行「陷入分裂的政治」,當時英國疫苗大臣扎哈維與卡蘇姆會面,說服後者暫時留任,協助應對新冠疫苗假訊息的工作。
曾經深入調查英國種族問題的在野工黨非裔議員拉米直言:「為了我的精神健康,我不會就那個報告接受任何採訪。」另一工黨議員薩爾塔娜批評,約翰遜政府借報告來「洗白」英國種族主義,「報告稱那些參加BLM抗議的善良年輕人只是理想主義,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我不會被這份垃圾報告氣死,也不會屈從或者屈服。系統性的種族主義是一直存在的。」
英國首相府專責處理種族平等的前官員伍利表示,報告反映英國政府不但沒有了解少數族裔處境,甚至認為他們不應抱怨,如同在說「你還在埋怨什麼?我們的社會已較100年前進步得多」,根本沒有尊重曾遭遇種族歧視的受害者。●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