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安平
近日,歐盟就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4名官員和1個實體實施制裁;中國即時還擊,以製造和散布謠言、抹黑中國為由對歐盟10人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隨後,歐洲議會宣布取消《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下文簡稱CAI)的審議會。中歐關係似乎走向冰點之時,4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及時破除雜音,為中歐關係增加了一層定力。
習近平在通話中說,當前中歐關係面臨新的發展契機,也面臨各種挑戰。關鍵要從戰略高度把握中歐關係發展大方向和主基調,相互尊重,排除干擾。中國發展對歐盟是機遇,希望歐盟獨立作出正確判斷,真正實現戰略自主。
雖有競爭 總體傾向互利共贏
這段話不僅向外界表明,中歐關係不會因為新疆人權問題上的齟齬而發生質變,也是在提醒歐盟國家,在全球化重新組局的當下,歐盟在對華問題上應該、也必須做到戰略自主。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向筆者表示,後疫情時代,中歐關係將進入「新常態」--經貿合作互利共贏,全球治理共同推進,在意識形態、治理模式上仍不排除激烈對峙的可能性,但根本上不會影響到雙方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向筆者指出,當前歐盟的對華政策可分為四個緯度:首先,在發展模式、治理模式和意識形態上,將中國視為制度性對手。隨茪什穇U起,這一點將逐漸凸顯。第二,在科研技術領域,將中國視為競爭者。中國在科研技術上的進步,將在一定程度上擠壓歐盟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第三,在經貿領域與中國互利共贏。去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隨荂u十四五」規劃的展開,中國市場的潛力巨大。第四,在氣候變化、伊核問題等全球治理的關鍵議題上,中歐將保持合作。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中歐班列全年開行量達到12,400列,同比增長50%。中國歐盟商會調查顯示,89%的受訪歐洲企業願留在中國,2/3的受訪歐企將中國列為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事實表明,雖然歐盟內部存在排華聲音,但反對對華「脫u」仍是歐盟商界的主流。
美國與歐盟根本心思各異
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也大多對美國冷戰式遏制中國策略表示懷疑。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習近平的通話中強調,歐方在對外關係方面堅持自主。歐中加強對話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利益,也對世界有利。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在此前表示,希望避免出現「共同對抗中國」的情形。
在歐洲議會取消原定對CAI的審議會的消息爆出後,許多輿論猜測該協議可能胎死腹中,中歐關係將持續惡化,而這些將為美國創造有利條件。事實上,美國對華政策在放棄特朗普式的「單挑」後,確有拉攏歐洲盟友「群毆壯膽」之意。在新疆問題上抹黑中國,聯合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盟友,在意識形態上製造「新冷戰」,正是最佳案例。分析人士指出,新疆佔地面積大,資源豐富,且多年來已形成穩定的對口援疆網絡,又是「一帶一路」倡議核心區,以新疆人權問題「開刀」,不僅能給中國製造安全隱患,還能直接影響經濟發展,破壞全球化規律。
歐盟並不一定跟風買單。首先,新疆採棉強迫勞動之說本是子虛烏有,美國炒作的這套敘事難以自圓其說,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歐盟領導人並未公開就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進行指責。其次,不同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去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中方作出不少有利於歐盟的讓步,包括加大新能源、電動汽車開放力度,提高可持續標準和勞工標準等;此外,CAI的達成,意味在經濟全球化中形成中美歐三足鼎立的戰略格局,歐盟沒有放棄該協定的理由。最後,歐盟內部有24種官方語言和各種繁瑣的法律程序,CAI在達成後還需要翻譯成不同文本,因此上半年的暫時延宕並不會為協議的批准造成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