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造福全人類 期待中外航天員同遊「天宮」

2021-06-18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劉凝哲及中新社報道,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於17日上午成功點火升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使中國太空站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外航天員能够一起遨遊「天宮」。

「今天(17日)上午,神舟十二號向陽啟航,直衝霄漢!我和大家一樣,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一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的歷史時刻。」趙立堅說。

他介紹稱,時隔五年,神舟再出征。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七次叩響浩瀚宇宙的大門,也是中國載人航天進入太空站階段後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位航天員,作為入駐中國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太空訪客,將在軌駐留3個月,開展出艙活動、在軌維修、太空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等一系列操作。

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智慧

趙立堅說,自2003年首次實施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以來,18年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工作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的不斷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員們飛天逐夢的勇敢與執着,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趙立堅表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政府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始終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原則與有關國家廣泛開展載人航天合作與交流。進入到太空站階段,中國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使中國太空站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外航天員能够一起遨遊「天宮」。

談中美航天合作 中方持開放共享態度

神舟十二號任務期間,有外媒稱中國在談及載人航天國際合作時「沒有提到美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有立法,不允許美國政府機構和中國航天合作,「原因大家應該都心中有數。」不過,周建平強調,中國推動航天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秉持着建設人類共同體的目標,採取的是「一個開放的、共享的、合作的態度」。

周建平評價說,美國是世界上航天力量最強大、投入最多的國家。美國在航天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成就,比如阿波羅計劃、航天飛機等等,「美國航天的規模,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加起來都大」。

周建平表示,中國發展航天,是處於我們自己國家的需要。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從開始,就是為實現中國人的飛天夢,實現追求探索太空的願望。中國發展航天技術,也是為了有效利用太空的資源,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服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