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一直不明白,明明是兩個人的愛情,怎麼變為全城的熱話?即使是三個人的愛恨糾葛,那又如何?張茆小姑娘明知對方有情人,偏要去愛,那是她的選擇,也是愛的代價。
人們鞭撻完「偷吃」的才子後,再來痛罵「癡情」的玉女,似乎沒有人真心地祝福?十九載的共同經歷和生活記憶,沒有愛也有情,沒有情也有義。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干卿何事?那畢竟是兩個人的私事。
一段愛情可以在風雨飄搖中成長並穩固,一對情侶可以在各方指責下檢討並取得諒解,重拾舊好,那是一種成熟心態下的處事智慧,應值得珍惜和欣賞而不是指責。人生路漫漫,誰又會無過?何況,愛情只有取捨,並無對錯;只有彼此知心,並無共同模式。
這令我聯想到去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艷照門」事件,一群少男少女的非道德性愛遊戲雖不值得鼓勵,但經過無知少年在互聯網散播,加上無品傳媒的大肆渲染,演繹成為一齣貽笑大方的國際鬧劇後,混淆了青少年的是非觀和性愛觀。難道國際都會的傳媒和市民素質和視野就只局限於名人的負面私隱?並期待悲情?
顯然,港人的「陰謀論」和「負面情緒」已經在十年來的政治爭端上和經濟不景的陰影下越陷越深,並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人們一方面不相信愛情,另方面又只要絕對的愛情,就是欠缺一種含有包容和諒解的愛心和豁達。
那是一種病態和自私的心理:容不下別人的快樂,更不願意看到付出後的愛情成果。看來,國際都會的香港需要的不僅僅是愛國愛港教育,更包括愛情教育——如何去愛。
當然,新聞中的才子行為不足齒,但事件中的玉女形象卻更清晰。難道她的情深、堅貞、寬容乃至智慧不正是當代玉女的象徵嗎?所以,玉女仍然是玉女。祝她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