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近十年對傳媒公信力進行了幾次調查,最近一次是在06年底,當時本港新聞傳播的整體公信力和前5年的結果相比,所得分數相差不遠,當然個別傳媒機構有一些變化--要給香港傳媒公信力評分時,被訪市民給的平均分是6.74,比01年的6.46高,但如果以個別傳媒分數,再求取平均來作比較,卻沒有明顯差異。以不同種類個別傳媒的平均分數計算,電子傳媒的平均分是6.82,比01年的7.0略低。報紙的平均分是6.26,和01年前的6.27基本相同。將06年的數字和97年相比,結果也大同小異。換言之,近年香港新聞傳媒的公信力表現尚算平穩,而且不同傳媒機構在公信力排名上的位置沒有很大變動。
業界標準更嚴更高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教授表示,當年中大除了訪問市民,也有調查新聞工作者,而兩者的調查所用的問題都一樣:「以下是香港的一些新聞傳媒,請問你覺得它們有多可信?」分數由最低的1分到最高的10分,市民公信力調查在06年2月進行,而新聞工作者調查則在6至11月展開。
蘇鑰機教授特別指出,和市民的調查不同,本港新聞界給予整體媒體公信力的評分創出新低,由01年的6.35跌至5.81,而電子傳媒和報紙方面也一樣,前者由7.08降至6.36,報紙則由6.04跌至5.59。
「這10多年來新聞工作者對傳媒公信力的看法可以歸納為:從1990年開始,我們看出一個很反覆的走勢,96年公信力整體下跌,到了01年回升,但06年又再次下降,而很多新聞機構都呈現這個跌、升、跌的走勢,但也有個別機構例外。」
「另一個主要發現,就是新聞工作者和市民對傳媒公信力的評估有很大差異,尤其在報章方面。市民和新聞工作者所給的分數可以有很大分別,或者因為業內人士對傳媒的評價更嚴格,標準更高,所以給的分數也更低。」因此,市民覺得電子傳媒的表現接近「良好」,報紙是「普通」甚至略低,而整體傳媒則是「普通」;新聞工作者則認為電子傳媒只是「普通」,報紙屬「可以改善」,整體傳媒則介乎「普通」與「可以改善」之間。
標準雖客觀 評審卻主觀
據蘇鑰機教授解釋,影響傳媒公信力高低有3個因素:第一個是傳媒類別。電子傳媒有聲音有畫面,接觸面廣闊,政府的監管較嚴,內容簡短乾淨,比報紙更有優勢。第二個是傳媒內容。過分煽情、色情及血腥的報道令受眾反感,而準確持平的內容及獨到深入的見解會受到尊崇。第三個是政治立場。以港人角度出發的新聞機構,較能得到市民的認同,因而公信力也較高。
「新聞工作者身處業內,對新聞機構有較深的了解,能代表專業的意見。他們對行內自我審查、傳媒環境變化等問題特別敏感,所採取的角度和普羅市民未必相同,所以公信力調查所得的結果也有分別。例如,一方認為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及敢言的風格,但另一方認為過於煽情,印象分偏低;一方認為內容不誇張失實,但另一方會覺得立場過於官方。」
「公信力是個很複雜的概念,研究文獻指出它有不同層面和不同方面。我們的調查只能就每家傳媒機構提問一條問題,主要著眼點是不同性質傳媒的相對可信度。我們希望日後能夠有機會另作調查,進一步了解公信力不同層面的意義,及弄清楚新聞工作者和市民各自在評分時所用的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