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津橋遺跡 擬原址保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譚靜雯)清代同治年間興建的龍津石橋遺跡,去年在啟德前機場北面停機坪出土,至今仍然保留橋墩及橋面。發展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計劃在發展啟德區同時,原址保存龍津石橋遺跡,現正進行詳細的考古發掘。另方面,啟德明渠臭味問題持續多年,當局為改建為啟德河,三管齊下解決啟德明渠進口道長久以來的臭味問題,包括以生化處理方法清除臭味、加強截流設施堵截污水排放等。相信啟德河將成為啟德發展區的重要景觀特色。

清同治興建 曾有迎官亭

 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顯示,龍津橋在1873年至1875年興建,全長270米,連接當時九龍寨城正門及附近的海岸碼頭,石橋在1914年啟德填海時埋在地下。石橋靠岸的一邊曾建有一座迎官亭,專門迎接清廷派駐九龍寨城衙門的新官員,在1930年代拆卸,現在於九龍城樂善堂小學入口一塊刻有龍津字樣的石碑,相信是該亭的遺物。

 港府發言人表示,在啟德北面停機坪發掘到龍津橋遺跡,包括橋頭橋尾橋墩橋面,長度約200米,但由於十分零碎,現正詳細勘察,預計今年首季可完成。他說,已發掘的龍津橋遺址很零碎,主要分布在北面停機坪的街道上,非主要的幹道,相信不會拖慢整個啟德的發展進度。

生化治明渠 污泥黑變黃

 另方面,面積28公頃、長1,400米、闊200米的啟德明渠臭味問題持續多年。港府發言人稱,啟德明渠既長又窄,臭味出於積藏在海床下的污泥。當局會以生化處理方法清除啟德明渠進口道渠底的受污染沉積物,利用船隻將硝酸鈣直接注入污泥表面,經處理後的污泥會由黑色變為泥黃色,消除臭味;在前跑道打開一個600米闊的缺口,加大啟德明渠進口道的流速,令水質的溶氧化量增加,以及在源頭加強截流設施堵截污水排放。

相關新聞
千億發展啟德 先建碼頭公屋 (圖)
啟德三階段發展簡介
啟德發展首期主要數據
龍津橋遺跡 擬原址保留 (圖)
沙中線直達 6號幹線貫穿
南港島線棄建跑馬地站 (圖)
港深確認需建機鐵 研建洪水橋支線
各項大型基建工程進度 (圖)
驗證假人仔 警方教8招 (圖)
8招分辨真假 (圖)
近2年警方檢獲人民幣偽鈔數字 (圖)
周小川:假鈔不可能再擴散 (圖)
找換店拒收HD90字頭
涉內幕交易 法巴前高層受審
屋h升降機 月內將額外檢查 (圖)
車長西貢遠足離奇失蹤 (圖)
練馬師沈集成 被指非禮少婦 (圖)
2宗巴士意外 一嫗墮梯受傷 (圖)
雌雄刀賊綁收買佬洗劫 (圖)
涉毆夫被控 城大導師獲撤罪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