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 德
記得年前有調查香港學生只識劉德華,而不識近代政治人物,但內地青少年可能亦對張自忠、戴安瀾、孫立人、張靈甫、薛岳等名字感到陌生,因為以上皆為上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將領,曾為中國抗日戰爭付出極大代價,其中不少人在壯年犧牲,遺下的只有孤兒寡婦,以及英烈流芳!
近年,內地愈趨開明,採實事求是政策,對國民黨將領當年抗戰功績重新評價,內地傳媒、影視也爭相報道有關題材,但斥資逾億元人民幣興建大型博物館,把國共兩黨抗戰功績共冶一爐,四川房地產商人樊建川可算第一人。可能有人會說,建博物館也是做生意,那裡有酒店、餐館、酒吧,又收入場費,還不是有心牟利嗎?
筆者認為,天下生意多的是,私人興建博物館可不是賺錢的好主意,難得在茫茫商海,芸芸商人之中,有人在發財之後仍有這顆熾熱的心,去為六十多年前的抗戰英雄樹碑立傳說句公道話。如孫立人曾在緬甸以兵少勝兵多,拯救被日軍圍困的英軍,是中國軍隊自清朝中葉後在境外作戰首次揚威,不少英軍在獲救後淚如泉湧,熱烈擁抱中國軍人致謝。如薛岳曾冒險抗拒上司命令,面對日軍王牌部隊大舉來襲湖南長沙,寸土不讓並以「天爐」戰術大殲日寇。
此外,如戴安瀾在崑崙關以兩團兵力全殲日軍王牌旅團,後被調往泰緬繼續抗擊日軍,可惜在東瓜叢林受重傷而犧牲。一九四三年三月,毛澤東在延安特為其賦五言律詩致輓:「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眾所周知,毛戎馬大半生,只為兩位將軍之死寫過輓詩,其一就是國民黨的戴安瀾,另一是中國共產黨建國後病故的愛將羅榮桓,於此可見戴安瀾的份量。還有張自忠、張靈甫等抗日輝煌戰績,筆者之前多有提及,不贅。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博物館前豎立名為「哀兵」的巨大金屬塑像,頭戴鋼盔及全身德國裝備,是典型的國民黨士兵「造型」,不塑將軍而塑兵,這可有特別意義。據樊建川表示,在抗日戰爭時期,國軍官兵犧牲高達七十萬人,其中少將、中將級軍官就有一百七十多人戰死沙場。但令人悲哀的是,這些英烈芳名竟有很多已湮沒,是博物館排除萬難找回,再經考證重新刻上的。蓋中將、少將軍銜已是軍長、副軍長、師長級的高級軍官,更何況其他中下級軍官與廣大士兵?是以選取士兵造型來作博物館前的雕像,是向更多的無名英雄致敬,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有電視台在介紹這個博物館時,把抗日名將張自忠誤植為「張治中」,蓋兩張同屬國民黨人,但官職、際遇全然不同。作為負責任的傳媒,勿把馮京作馬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