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金培達用音樂昇華影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金培達於電影《依莎貝拉》以配樂提升影像。

 金培達是音樂人,無論在電影、廣告及流行音樂上都有獨特個人風格,除了在流行樂壇屢獲殊榮外,在電影方面,06年便憑《伊莎貝拉》奪得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作為在音樂學校畢業的音樂人,跨界參與電影配樂,對影像和音樂便有獨特看法。

 「音樂與影像有甚麼關係?這是大部分短片製作者、電影人經常問及的問題,但我首先要反問大家,影片點解要有音樂?」金培達指,其實這是很有趣的問題,電影是反應人生,內容維繞人物的生活,無論是愛情或動作片,主要是把人類的真實生活呈現出來。「現實生活是沒有音樂的,當你失戀時,背後不會播出悲情音樂,只有在電影世界中才有音樂。」

聲音交代更多意思

 一般來說,音樂在電影中可加強氣氛、牽動觀眾情緒,但放得(音樂)太多、或在不適當時間播出,便會破壞影像,但如果沒有音樂,影像又好像斷手斷腳。「故此,在配樂前必須決定該場戲是否需要音樂。」金培達表示,港產面來說音樂有著一種提場作用、有一種「放大功能」,令觀眾更快能夠了解畫面,特別是交代時代和文化背境。

 「當近鏡影住一個物品,背景播起古樂,觀眾便會大致估到可能是古代場面,大致知道將會看到甚麼。但當然,古裝片巧妙地播放現代音樂,也可製造特別反差的效果。」

配樂猶如施魔法

 時至今日,所謂「睇戲」已不再能只依靠用肉眼來「睇」。金培達指,如果劇情沒有對白和字幕,影著兩個人一齊行,他們究竟是情人還是仇人呢?「很多時,對白不能完全表達所有意思,但用音樂便能做到,這就是配樂的威力,在不干擾畫面的情況下,也能襯托出人物關係發展及內心思想。」在港產片《紫雨風暴》中,他便使用了這種配樂技巧。

 電影講述一班海外恐怖分子,到香港尋找一批遺失了的生化武器,當中一場戲,講述甘國亮飾演的主角,19年前上船離鄉別井,出發到外國學習西方軍事科技。「導演本來想用孤獨、憂怨、慘淡音樂,但我覺得不對路,因為『慘』是導演自己給予的comment(意見),音樂有point of view(觀點),會引導觀眾思考。」金培達認為,配樂應該從角色和環境出發,主角雖然貧窮,為國獻身應該是感到光榮,應該配以激昂音樂,以表示充滿決心,不能一開始便給觀眾感覺主角孤獨人走孤獨路。

 「電影末端,主角計劃失敗,臨死時,又播出該段光榮音樂,來一個首尾呼應。」可見,同一個畫面配以不同音樂,感覺便完全不同,要把電影做得立體化,必須試圖找出當中的感情邏輯。

逐步進逼 奏出弦外之音

 在電影《伊莎貝拉》中,金培達巧妙利用音樂,將兩位主角關係的張力逐步引發出來。「電影講述中年男主角遇上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劇情中兩人的世界逐漸走近,當中燈塔的一場戲便使用了馬戲班手風琴的音樂,表達女主角的童真,以及營造出得意的世界觀,以三拍的開心節奏表達她與父親相遇的心情。及後,場景進入下一個段落,音樂漸漸拖慢,加入吉他和弦樂,慢慢滲入她悶悶不樂的憂愁。最後男主角在賭場中望她一眼,全個畫面變得沉默無聲。」他表示,人類思想和情緒非常複雜,音樂最有效表達內心的方法,觀眾介乎明白與不明白之間,意會影像想表達甚麼?音樂,在電影中推動著畫面前進。

 西片《人生交叉點》(Short Cuts)講述一群人生處於邊緣、無助孤獨的人,電影其中一個場景播放了歌曲《Raise Up》,各個角色先後一個一個加入,跟著歌詞一起同步唱起來。「這電影不是音樂劇,只是當中一場戲要表達各主角對命運的共同無力感,他們同唱歌詞“it is not going to stop”,感覺就像各人在自言自語,在細說『悲劇是不會停止的』。」金培達指,只要有一句合適歌詞,便可把畫面的感覺進一步提升。他表示,電影中的音樂是一種「弦外之音」,可表達「寫不出來的味道」,觸動到觀眾心靈。音樂隨著畫面而變化,這便是以聽覺欣賞電影。

相關新聞
看聲音 聽影像 新媒體掀感觀革命 (2009-01-29) (圖)
金培達用音樂昇華影像 (2009-01-29) (圖)
「ifva」簡介 (2009-01-29)
林欣傑為音樂會「點睛」 (2009-01-29) (圖)
新媒體 開闊世界觀 (2009-01-29)
電視「動起來」網絡時代求存 (2009-01-22) (圖)
新媒體 緊貼生活迎未來 (2009-01-22) (圖)
本港缺乏跨媒體人才 (2009-01-22) (圖)
健康生活台 (2009-01-22) (圖)
天下網絡一大抄 數碼時代 版權之惑 (2009-01-19) (圖)
知識產權 誰欠了誰? (2009-01-19) (圖)
版權法「移植」工程 (2009-01-19) (圖)
立即認識共享創意 (2009-01-19) (圖)
版權 一切由印刷開始 (2009-01-19) (圖)
另類思考: 公平使用 人人「抄襲」? (2009-01-19) (圖)
捍衛真相 vs 守衛道德 香港傳媒是進還是退 (2009-01-15) (圖)
傳媒春秋 道德走下坡? (2009-01-15) (圖)
道德淪亡 傳媒的錯? (2009-01-15) (圖)
Web 2.0時代 人人是記者? (2009-01-15) (圖)
有自由 便無道德? (2009-01-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