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林欣傑為音樂會「點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林欣傑利用Wii的操控桿進行影像創作。

 林欣傑是新媒體藝術家、藝術學院兼任講師,也是一位電子音樂人,致力把新媒體的影像元素注入實驗性電子音樂。近年,他先後於不同音樂會擔任影像效果創作。音樂會是歌手、樂隊與歌迷的世界,音響完美就是皇道,歌迷入場就是見偶像一面和聽對方唱歌,究竟影像又有甚麼作用呢?

跳出框框 音影不分家

 「最近,在盧巧音一個現場演唱會中,我們為她的歌曲《佛洛依德愛上林夕》配上影像效果。舞台上搭建了一個大型熒幕,當她唱歌時我們便在台下控制電腦,令熒幕上出現光效畫面,圖案會跟隨音樂而跳動。」林欣傑指,籌備音樂會時,先找來一些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照片,利用電腦軟件製成萬花筒效果,製造出變化萬千的影像。此外,他們亦利用現時流行的電視遊戲機Wii(任天堂家庭電視遊戲機),利用操控桿跟著音樂擺動,熒幕上的圖案便會跟著音樂節奏、高低音而變化。

 林欣傑的創作打破了音樂和影像分家的定律。「這次演出相當成功,盧巧音很放膽給我們嘗試,圖案是沒有預先設定的,全靠負責的藝術家在現場即時感受音樂和現場感而創作。」他表示,他們本來打算表演時,與樂隊一同站在台上,成為live band(現場樂隊)的一部分,但因為場地問題最終只可站在台角。「我們起初不甘心,站在台角與表演者距離太近了,根本看不清楚歌手與整個舞台的互動,我們便索性站到台下,專心配合整個表演。」

影像互動 掀動情緒

 「影像可提升音樂表演的感覺,隨著與表演者的互動,把音樂的境界昇華。」他表示,影像對音樂來說有一種「點睛」作用,音樂本身很動聽、很動人,但加上影像和燈光變化,便可借助視覺效果大大刺激觀眾對音樂的聯想,更加投入音樂會。

 「但也絕不能喧賓奪主,因為台上的熒幕實在太巨大了,出現的圖案都十分巨大,若動作太過誇張,便會搶過歌手和伴舞的風頭,把觀眾的視線搶過來。我們只是配合,始終唱歌才是主菜,絕不能喧賓奪主。」

 林欣傑指,這種音樂會的視覺創作在外國十分流行,甚至連國際巨星麥當娜(Madonna)的演唱會也有使用。「若視覺效果配合得好,很多時連現場的燈光效果也省掉。」他表示,最近還有人想到用捽碟器(mixer)製作效果,即是「捽video」。當捽碟器連結到電腦後,捽動捽碟器便會干擾播放中的影像,若操作人員配合音樂的變化去捽動儀器,熒幕上的圖案也會一起變化。

 「科技進步,可通過視覺藝術改變觀眾的情緒,藍色圖案有一種冰冷感覺,紅色圖案便有暖意,要使用甚麼便要視乎歌曲的主題。」

技術普及 全民捽碟

 在Youtube未出現之前,美國人已很流行以電腦軟件製作短片放到網上,當年已開始使用捽碟技術。林欣傑指,當年老布什發動波斯灣戰爭,年輕一代十分反對,他們便把老布什在電視台發表戰爭講話的片斷錄製成反戰MTV。他們在講話中找出“We”、“will”、“rock”、“you”4個字的片斷,然後重新排列成“we”、“will”、“we”、“will”、“rock”、“you”,配合混進英文歌《We will rock you》當中。「近年YouTube普及,香港人也有使用類似技術,製作影片放到網上表達自己的理想。」

 林欣傑估計,影像與音樂混合的技術會愈來愈普及,大部分演唱會都會配合影像效果。「英國一個名為Flight404的組織,甚至想到運用電腦技術,把歌手聲音的波場線轉化為3D地圖。歌手的高低音決定了立體地圖的等高線,高音會產生高山,低音會生成海洋,地平線會跟著音樂跳動,觀眾便能通過影像觀看聲音。」

相關新聞
看聲音 聽影像 新媒體掀感觀革命 (2009-01-29) (圖)
金培達用音樂昇華影像 (2009-01-29) (圖)
「ifva」簡介 (2009-01-29)
林欣傑為音樂會「點睛」 (2009-01-29) (圖)
新媒體 開闊世界觀 (2009-01-29)
電視「動起來」網絡時代求存 (2009-01-22) (圖)
新媒體 緊貼生活迎未來 (2009-01-22) (圖)
本港缺乏跨媒體人才 (2009-01-22) (圖)
健康生活台 (2009-01-22) (圖)
天下網絡一大抄 數碼時代 版權之惑 (2009-01-19) (圖)
知識產權 誰欠了誰? (2009-01-19) (圖)
版權法「移植」工程 (2009-01-19) (圖)
立即認識共享創意 (2009-01-19) (圖)
版權 一切由印刷開始 (2009-01-19) (圖)
另類思考: 公平使用 人人「抄襲」? (2009-01-19) (圖)
捍衛真相 vs 守衛道德 香港傳媒是進還是退 (2009-01-15) (圖)
傳媒春秋 道德走下坡? (2009-01-15) (圖)
道德淪亡 傳媒的錯? (2009-01-15) (圖)
Web 2.0時代 人人是記者? (2009-01-15) (圖)
有自由 便無道德? (2009-01-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