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電視「動起來」網絡時代求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攝:呂瑋宗

 隨著互聯網力量日益發達,很多年輕人已不再有看電視的習慣。70、80年代,電視是香港人的主要娛樂,多數人每晚放工後,都會乖乖安坐家中看電視節目。不過,有研究指,雖然香港人口不斷增加,看免費電視人口比率卻持續下降,市場競爭劇烈以外,加上金融海嘯的衝擊,令廣告收入減少,電視業面臨重重挑戰。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最近舉行了一個「電視媒體的未來:從被動到互動」講座,邀請見證本港電視台由黑白走向彩色、由「被動」走向「互動」的廣播界「元老」蔡和平主講,分享如何回應未來電視媒體業的挑戰,預示電視廣播隨著數碼化後,將逐步進入全面「互動」年代。

舊日的成功 一切成往事

 蔡和平在電視廣播界打滾了45個年頭,也是本地其中一間免費電視台TVB「開國功臣」之一,曾製作許多經典電視節目,例如《歡樂今宵》、《香港小姐選舉》等。幾年前,他創立了全球第一個跨媒體互動電視平台,也創辦了華娛衛視。他指,香港過去電視廣播十分成功,製作過許多吸引市民的高質素節目。「香港的電視廣播在60年代開始,雖然比美國、澳洲和中國遲,成績卻是世界知名。」

 蔡和平在TVB工作時,曾開創全球最長壽的綜合節目《歡樂今宵》,他亦是有份創辦本港首個電視台選美比賽。「當年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公司擁有一班年輕及充滿熱誠的團隊,不斷製作高質素的節目。電視台要成功,便要有能力製作強勁的旗艦節目,當年的《歡樂今宵》便吸引了許多市民留在家中看電視,自此觀眾群便不斷增大。」

 「有能力的銷售及拓展團隊也很重要,免費電視台依靠廣告收入來維持營運,以及製作高質素節目。」蔡和平表示,當年TVB領導層在澳洲、美國、台灣等地招攬人材,吸引大批醒目的大學畢業生加入,成為了「夢幻組合」。他指老闆有遠見和願景十分重要,當年經營者由電影業走向電視業,不僅繼續與海外公司建立伙伴關係,並希望吸納亞洲華人觀眾。

網絡愈發達 電視愈萎縮

 「互聯網的出現,可說是電視業的噩夢。」蔡和平表示,自從90年代互聯網普及,寬頻上網速度增加後,電視台便開始流失大量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年輕人比父母的年代有更多娛樂,可以唱卡拉OK、看電影、往網吧。「當未來人人上網打機、聽歌和看戲,恐怕便再沒有人看電視了。」他說,新一代的娛樂十分多元化,死板的電視節目令他們感到很悶,要成功便要用有趣的東西吸引。「要達到這目標,具互動能力的直播節目才能為電視業重新注入生命。」

 若要吸引觀眾,新的電視模式便要有互聯網的風格及功能。「人們習慣了以電郵溝通,不必見面,加上Google及維基(Wiki)等網上搜尋器和百科全書方便易用,各人都有能力自己建立及尋找個人興趣,不需再由電視向他們介紹和灌輸。」

 「互動電視」的出現,便把傳統電視的功能與互聯網連繫起來,市民可以經電腦、手機和電視機隨時隨地、全天候收看電視節目。「除了收看節目,觀眾能即時參與節目,令節目更有生命力,人們可用SMS或Web Cam玩遊戲,具有即時互動性。」由於網絡科技愈來愈發達,人們看電視的習慣也改變—不一定要「坐定定」看電視節目,待有空閒的時候才上網,到youtube、土豆網等重溫有興趣的節目。「加上網上電影片質素上升,許多人都不會開電視機了,本港可通達的本地電視頻道太少了,將來必須要多些才能吸引觀眾。」

面對重重挑戰 改革是出路

 「若不改革,電視業只會繼續萎縮下去,現時的電視節目太固定、大死板了,所有意念和格式都是預先規定的,但我認為互動電視可把當年的電視死硬派,以及年輕的觀眾全部帶回來。『互動電視』是一種跨媒體、跨平台的娛樂,這就是電視業未來的出路。」

 蔡和平表示,他的「互動電視」健康生活台,便使用了上述理念,成功經互聯網打進內地市場。「因為這是建基於創意的獨特電視頻道,首先,這是中國第一個跨媒體電視平台,市民可透過電視、電腦和手機,與正在做現場節目的主持和嘉賓即席對話和交流,就連觀眾之間也可位於異地即時溝通。

 「中國正在努力建立健康的社會,我們亦負起這個責任,支持政府推廣健康項目和運動,照顧市民的健康知識,無論男女老幼都受用。」蔡和平指,內地近年對食物安全問題十分關注,我們主力推廣中國食物產品安全,觀眾覺得有用、感覺良好便會收看。

 「節目的方針十分清楚,新聞主力關注健康及生活的事宜,網上家居健康購物頻道,亦可讓觀眾即時以信用卡購買相關產品,所以能取得廣告商的支持。」蔡和平表示,參考了早年本港電視業的經驗,讓電視台與內地頂級媒體及廣告公司合作,製作高質素的節目。

 「節目內容方面,健康生活講座可令觀眾足不出戶,也能獲取本地及海外專家的意見,他們亦可在問答環節從不同途徑分享及發問。中國人最怕當面討論的性教育,觀眾便可透過這個渠道吸收性知識。」除了資訊外,消費和娛樂亦十分重要,飲食節目會教觀眾健康煮食,介紹最新的飲食及健美資訊,還有教太極拳的節目,觀眾亦會即時「過兩招」。此外,有獎遊戲可與素不認識的觀眾互相交個朋友,卡啦OK頻道更可讓大家一起唱歌。

打破慣性 創新才能成功

 近月,香港有電視台出現人事變動,蔡和平便認為改革可以帶來出路。「香港已開始有收費寬頻電視,但至現在還未全面,但將來必然大勢所趨。」弱勢電視台其實也會成功,只要注重節目內容,保障有足夠資金支持製作創意節目,組成有熱誠、有勇氣的創意團隊,給予空間製作好節目,機會必定會回來。

 要成功,必須打破市民認為對手是「第一台」的思維和觀看習慣。「ATV亦曾經出現成功的節目,為對手帶來威脅,例如《百萬富翁》便是好例子,有機會打破對手的壟斷。」《百萬富翁》便是傳統「被動式」電視的「互動」極限,但如果配合「互動電視」概念,它必然會做得更好、發揮更大的威力。「只要建立良好公眾形象,成功後繼續創新,必定有機會成功。」

品味在前頭 跨平台發展

 蔡和平表示,近年香港的電視業走上了錯的路線。「電視台老闆減低了觀眾的口味,低素質的節目,令觀眾慢慢忘記了自己是收看者,認為自己是消費者,令觀眾反過來主導了節目的路線。」他表示,以往觀眾對電視節目是有選擇的,但現在卻以習慣為本,有的甚至選擇不看。

 「辦電視台是須擁有社會責任,絕不能製作水準差的節目,現時不鼓勵做即時直播節目的風氣,會令有創意的員工失去動力。我認為,本港的電視廣播界根本還未有為新電視格式作準備,但內地及海外已開始發展得成熟。」

 蔡和平又指,無論強台與弱台,老闆都十分謹慎,以不變應萬變,方針只為安全,希望維持形狀亦避免損失。但是,其實他們的真正對手並非對方,而是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娛樂。

 「我重申,跨媒體便是本港電視的未來,創意便是生命力,要有新觀眾,便要讓他們隨時隨地可睇電視,硬件的技術已十分成熟,縱使有技術但沒有內容,絕不能令電視業起死回生。」

相關新聞
電視「動起來」網絡時代求存 (2009-01-22) (圖)
新媒體 緊貼生活迎未來 (2009-01-22) (圖)
本港缺乏跨媒體人才 (2009-01-22) (圖)
健康生活台 (2009-01-22) (圖)
天下網絡一大抄 數碼時代 版權之惑 (2009-01-19) (圖)
知識產權 誰欠了誰? (2009-01-19) (圖)
版權法「移植」工程 (2009-01-19) (圖)
立即認識共享創意 (2009-01-19) (圖)
版權 一切由印刷開始 (2009-01-19) (圖)
另類思考: 公平使用 人人「抄襲」? (2009-01-19) (圖)
捍衛真相 vs 守衛道德 香港傳媒是進還是退 (2009-01-15) (圖)
傳媒春秋 道德走下坡? (2009-01-15) (圖)
道德淪亡 傳媒的錯? (2009-01-15) (圖)
Web 2.0時代 人人是記者? (2009-01-15) (圖)
有自由 便無道德? (2009-01-15) (圖)
傳媒不與社會為敵 (2009-01-15) (圖)
後記: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2009-01-15) (圖)
公信力 vs 市場利益 爭論連年 香港傳媒還剩甚麼 (2009-01-12) (圖)
十年風雲 表現尚算平穩 (2009-01-12) (圖)
有公信力 不代表有讀者 (2009-01-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