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道德淪亡 傳媒的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究竟,社會道德敗壞應否歸咎於傳媒?傳媒本身是時代產物,社會發生甚麼事,它便說出甚麼來,它報道甚麼,受眾便讀甚麼。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循環。因此,究竟是傳媒在變,還是社會在變?

 根據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 theory),認為道德是人際間建立的契約,讓人類可生活得更加好。按照當今傳媒理論,傳媒是社會公器,業界人士必須肩負道德責任,以客觀第三身份觀察社會,作為市民的公民教育老師。若以中國人的道德標準,以「禮、義、廉、恥」等量器,量度目前傳媒的報道手法,很多業界人士便顯然違反了道德契約,令社會感到不安。

 目前,傳媒出版是一種商品,必須按市場規律運作,既然社會長久以來高舉道德,為何還有業界人士屢屢越軌?性、暴力、隱私,自古以來是禁忌(taboo),具有污辱及有危險性的題目長期被壓抑,但這反而令人類更加有好奇心。傳媒未發達之時代,坊間話題環繞生活圈子的是是非非,討論範圍只局限於鄰居姦情等。不過,社會學視禁忌話題為具有處理複雜社群關係功能,透過不斷更新資訊,保持著人與人關係的張力,說第三者閒話,便增加群體的團結性。

 但當傳媒出現後,資訊流通急速,市民話題便跨越地區,對遙遠的名人私隱便產生興趣。故此,在90年代,資訊急速發展促使大量越軌式新聞報道出現,而業界的「肆虐」,某程度上是回應受眾的大量需求。當然,業界的去道德化,同時亦進一步鼓吹市民道德墮落。社會變,傳媒也在變,社會傳媒發展其實是手牽手。說到底,都是人的錯。

相關新聞
捍衛真相 vs 守衛道德 香港傳媒是進還是退 (2009-01-15) (圖)
傳媒春秋 道德走下坡? (2009-01-15) (圖)
道德淪亡 傳媒的錯? (2009-01-15) (圖)
Web 2.0時代 人人是記者? (2009-01-15) (圖)
有自由 便無道德? (2009-01-15) (圖)
傳媒不與社會為敵 (2009-01-15) (圖)
後記: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2009-01-15) (圖)
公信力 vs 市場利益 爭論連年 香港傳媒還剩甚麼 (2009-01-12) (圖)
十年風雲 表現尚算平穩 (2009-01-12) (圖)
有公信力 不代表有讀者 (2009-01-12) (圖)
電子傳媒滿意度勝報刊 (2009-01-12) (圖)
結語: (2009-01-12) (圖)
重組香港回憶 全民「出口術」 (2009-01-08) (圖)
歷史可筆記 也可口述 (2009-01-08) (圖)
雖靠把口 不可亂來 (2009-01-08) (圖)
又喊又笑 女性故事逐個講 (2009-01-08) (圖)
全民口述 保存社會真面目 (2009-01-08) (圖)
另類思考—口述歷史須善用 (2009-01-08)
後記 (2009-01-08) (圖)
化解屏風樓 讓風繼續吹 建築大計洞中尋 (2009-01-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