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人文精神暖正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新春喜氣,鞭炮齊鳴,成為最好的開年禮物。

馬承鈞

 春節,作為農耕社會的標桿性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人文與情感,走過了千百年。雖然神州早已今非昔比、新舊兩重天,過年風俗也不斷變幻,但洋溢在春節裡的人文精神卻永不更改!

 「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1949年為己丑年,生肖屬牛;2009年又逢己丑牛年,此乃「蒼黃鼎革」六十年輪迴之大典,自然值得歡慶!今歲又逢共和國60周年華誕,當年親歷過開國大典的青年,如今垂垂老矣,經歷六十年天翻地覆風雲劇變、走過幾段長長彎路的中國人,在歡度這個牛年春節時,誰的心中不會翻滾別樣的人文波瀾?

春節:遙憶六十年前

 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云:「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浩如煙海的春節史料中,蘊含多少令人反思的故事!年前,一位89歲的南通老人向我敞開他珍藏60年的日記,1949年2月2日他寫道:「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五,財神日,清晨7點解放軍整裝列隊開進南通城,全城開市,鞭炮齊鳴,歡呼解放,余親眼目睹……本店今日生意極好,有幾位解放軍事務長來買賬簿、彩紙和文具,均彬彬有禮按價付款,還留下幾張《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傳單。傍晚老闆親自來家提親,答應將其女小翠嫁給我,報答我多年勤勉及勸其留在南通之功,家父備酒相待,其樂融融也。」一個文具店夥計的描述,讓我窺到60年前的春節一幕。

 近讀海南日報,該報推出的「檔案解密」專欄披露了海南重大歷史事件,其中一則1949年春節史料,頗有看頭。其云:「海南省檔案館收藏有一份海南區黨委於1949年1月5日發出的一份名為《慶祝春節》的通知,上寫『茲決定舊曆新年,黨政軍民各級機關,每人(限離開家庭參加工作者)於除夕與初一各加菜一餐,即每餐加菜四襾,雞半斤,並放假三天(即除夕與初一、初二)。如環境允許,可舉行娛樂,以增熱鬧。』」此並非正式文件,只是一紙通知,卻不難看出當時國家的處境雖然很艱苦,大家歡度春節的心情卻不錯。

 四面楚歌的國民黨如何過春節呢?筆者在河南省圖書館找到塵封已久的《民國日報》,其中「民國三十七年一月十一日」頭版有條新聞稱:「南京各機關首長昨晚舉行春節聚餐,行政院長說明春節聚餐意義……」,消息寥寥數語,看不出過年的喜慶氣氛,足見1948年的「中華民國」已是風雨飄搖。但春節畢竟是國人最隆重的節日,為安穩軍心,國民黨也不忘「春節勞軍」,向各部隊發放慰問品。國家檔案館珍藏有《中國國民黨廣東省特別黨部公函》,其中一份1949年春節「勞軍座談會決議案」記載:「慰勞物品定豬肉250斤,酒200斤,煙500小包,面巾1000條,由總務組負責訂購,發放範圍為駐粵之團隊」。一個團至少1500人,發區區這麼一丁點兒慰問品,可見當時「國軍」之捉襟見肘矣。

 上述文字表明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不分黨派階層,人人都有一份濃濃的揮之不去的春節情結,即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兩岸「冰火不容」的對峙中,春節時雙方也停止炮擊,讓將士們平安過年,頗有古希臘「奧林匹克休戰」之意!

炮仗:由「禁放」到「開禁」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正如春節不能沒有餃子和元宵、春聯和紅包一樣,春節也不能沒有炮仗。甚至可以說:春節是屬於爆竹的——它在爆竹聲中拉開序幕、閃亮登場,經持續不斷地展示,在元宵節火樹銀花中悄然隱身、慢慢遠去,聲聲爆竹陪伴了長長的春節。人們想以這種激越脆亮的音響來傾訴心中的喜悅和希冀,提醒大家舊的已去、新的已來,讓振聾發聵的鞭炮營造濃烈的節日氣氛,給人振奮向上的力量。隨處飄灑的紅色紙屑和火藥香味,成為春節特有的不可或缺的景致與味道。

 鞭炮乃民間遺俗,但不屬封建迷信。「左派」橫行時,炮仗被當作「四舊」掃地出門,神州萬馬齊喑,人們怨聲載道,春節氛圍也蕩然無存。四人幫倒台,人們歡呼雀躍慶祝新生,1977年春節成為史無前例的「狂歡年」,各地鞭炮供不應求。上世紀90年代起,出於環保、安全、祥和與節約資源等考量,北京、上海、杭州等數百城市先後推出「禁放令」,但執行起來卻疑難重重。鄭州市人大常委會1993年頒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條例》地方法規,違者被拘留和罰款。但年年重申「禁放令」,年年有人違法放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禁止燃放」條幅,但全市各處鞭炮聲卻不絕於耳,警察前來「抓人」,只見爆竹遺骸不見人影,「禁放令」尷尬地變成一紙空文。

 各界對「禁放令」也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有人說煙火爆竹與環保、安全、祥和與節約資源並不相悖:其產生的大氣污染之微幾乎可以不計;安全隱患完全可以預防;說起「祥和」,爆竹只會增進祥和而不會削弱;而其對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卻功不可沒!於是,2005年北京率先取消實施12年的「禁放令」,允許市民除夕至十五在除車站、機場等8類公共和重點消防區外燃放煙花爆竹。首善之區一旦「鬆綁」,自然全國傚法,燃放了幾千年的煙花爆竹重返華夏大地。有評論家稱「『禁放令』的取消,毋寧說是人文精神的勝利!」

 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仍令不少人驚恐和擔憂,其造成的傷害和火災仍不時發生,人們希望研製出既環保又安全的新型爆竹。今年推出的包括「笑臉」、「腳印」、「鳥巢」等京奧系列爆竹在北京就大受追捧,雖然每個動輒數百上千元,仍購者踴躍。因其具有綠色環保性質,自然令各界高興。

年夜飯:從家庭走向社會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夜,重頭戲永遠是年夜飯和「守歲」。父親曾回憶說,1949年北平(北京)剛解放時物質貧瘠,過年的喜慶勁卻非同一般,除夕夜鞭炮聲伴著千家萬戶的剁餡聲,真正將京城渲染成一個「不夜城」,雖然不少人囊中羞澀,餃子餡只是韭菜加水蘿蔔。1959年我已記事,那年正鬧天災人禍,年夜飯是從公共食堂打回的紅薯稀米粥和豬頭肉,除夕夜冷冷清清。接著又遇「文革」,春節更是悄無聲息,米麵油肉蛋魚統統憑票供應,年夜飯純粹變成「打牙祭」!

 1969年我在農村插隊,臘月裡知青紛紛回家過年,我正要動身,上面命令留下「過革命化春節」。雖然村裡很窮,但家家將大半年的開銷全投在正月裡——蒸饃炸糕、殺雞宰羊,豬肉是隊裡宰殺後按人頭分,每人兩斤。平日農家鮮見腥葷,此時則可大大方方剁餡包餃子、汆丸子,或者做扣肉、酥肉和臘肉。除夕夜,我們被村民拉到各家,寫春聯、吃年夜飯、放鞭炮,但能有百響一掛的小鞭就很知足嘍!

 改革開放後國運昌盛、民生漸豐,年夜飯檔次一年比一年提升,從「80年代吃魚肉」、「90年代吃健康」到「21世紀吃品位」,隨著開放搞活和生活的多元化,越來越多平民百姓走進餐館團聚,將原本純屬私密的家庭團圓移師到大庭廣眾。各大酒店推出的年夜飯品種越來越豐富多彩,冬至未到,京、滬、津、穗等地的年夜飯就被預定一空。鄭州日報記者告訴我,該市僅23家星級酒店就預定了2600桌年夜飯。更多市民只好退而求其次,訂下初一、初二、初三的宴席。一位朋友說,他奔波多日卻「一桌難求」,只定下初六中午的家庭宴。恰逢「大三通」後首批登陸中原的百餘噸台灣柳丁、鳳梨面市,也為春節宴平添許多喜慶。

 多元的社會必有多元的選擇,有人並不留戀年夜飯,除夕夜舉家乘飛機坐火車外出旅遊,有人則選擇網絡守歲在網上沖浪迎新年,更有驢友結伴去登山、探險,以更刺激的親歷歡度春節。鼠去牛來、萬象更新,筆者祝天南海北炎黃子孫事業順達、幸福安康,詩云:「不堪回首話前塵,彈指之間六十春。歲月無情人文在,笑看牛年上青雲!」

相關新聞
百家廊•人文精神暖正月 (2009-02-06) (圖)
杜亦有道•尋幽探吃 (2009-02-06)
扶林晚風•牛年說牛 (2009-02-06)
一網打盡•音樂節非萬靈丹 (2009-02-06)
琴台客聚•葉問反映武林近代史 (2009-02-06)
翠袖乾坤•奧巴馬兄弟 (2009-02-06)
寫我遊情•華府大使館區 (2009-02-06)
百家廊•風情萬種過大年 (2009-02-05) (圖)
生活語絲•悼梁羽生 (2009-02-05)
思旋天地•大師吃香 (2009-02-05)
海闊天空•刺激經濟需新思維 (2009-02-05)
琴台客聚•改口尊稱「武都頭」 (2009-02-05)
翠袖乾坤•外 資 (2009-02-05)
獨家風景•米歇爾的平民時尚 (2009-02-05)
百家廊•春節晚會:改革與創新 (2009-02-04) (圖)
杜亦有道•啼笑皆非 (2009-02-04)
思旋天地•是日立春 (2009-02-04)
娛視觀•亞視做不成中央台 (2009-02-04)
琴台客聚•蒙垢的明珠 (2009-02-04)
翠袖乾坤•嘉玲、舒淇、青霞,還是……? (2009-02-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