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
中國自古以來以農立國。通勝裡有幅春耕圖,反映了我們民族悠久的農耕文明。春耕圖的主角是一頭正在犁田的耕牛,以及在後面掌犁的農夫。中國農村的牛,除了耕田外,還拉車,老來並供農民肉食之用。青藏高原上的s牛,更加上了為藏民提供保暖的衣袍及游牧遷徙所需的運輸功能。因此,牛對人類的貢獻實在是蠻大的。
春節期間,內子美賢偶爾跟我提起了她在內地採風時聽到的兩則有關牛的小故事。其一發生於黔東南的苗山裡。節日裡的苗山經常有鬥牛活動,人群圍集在山谷小盆地的周圍,觀看兩頭牛拚鬥。鬥敗的牛隻往往會落荒而逃,在周邊的人群中覓退路。美賢曾問當地的友人:敗逃的牛隻會否撞到周邊的圍觀者?友人說:不會,牛是有性的。並說有一回,一頭落敗的牛沿著狹窄的山路向山下逃跑,不巧前面有個年幼的村童正沿山路徐徐上山,牛要是繼續往前衝下去,定會碰到這個小孩。牛卻沒有這樣做,牠為了避免碰倒小孩,寧可自己向側一拐,跌下山澗去,因而受了傷。
另一則小故事發生於內蒙古的草原上。牧區的一頭牛因病而歿;牧民於是把牠埋葬在草原上。沒多久,牧民養的其他牛隻成群結隊地跑到草原上。牠們可能是憑藉著同伴的氣味辨別方向,找到了同伴的墓地,並圍著墓地徐徐轉行,偶爾發出哀鳴並踢後足。就這樣,牛群每天都往墓地跑,大約維持了一個星期左右。
這兩則小故事,反映了牛其實是有靈性的動物。有些朋友家裡因此有個不食牛肉的習慣,以示對牛的愛護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