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鏡頭下的文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2]     我要評論

文潔華

 近期好幾齣表現不俗的電影,均改編自文學作品,其中又以如《奇幻逆緣》等沿自短篇小說的演繹較為突出。是因為短篇所提供的故事概略,容得下較大的想像空間?

 編劇家常說:文學性的描寫及訓練,有助於電影創作。其意應該是因為情感的細膩,有時在觀者的知覺裡,會不經意地翻成了文字。鏡頭下的流水落花,或「白頭人在天涯」,在熟悉的語言和它們的音樂裡,得到了影像的共鳴。同樣,感人的電影片段,亦滲透著詩意,兩種藝術媒體的平行共展,強化並確認了對情感的認知。

 是否喜歡某齣電影?看那齣電影留在腦海多久便知道。像《浮生路》,看罷影像便揮之不去。如此一部關於美國五十年代的女性電影,叫人自然地聯想到《此時.此刻》(Hours)。琦溫斯基的角色跟《此時.此刻》裡的茱莉安娜.摩亞十分接近,兩個女人同樣在家庭婦女的角色裡掙扎,不知如何處理內心的理想與生活現實的鴻溝,甚至難以言喻。如此的失衡吞噬了快樂,對幸福的圖像模糊,並感到遙不可及。《此時.此刻》自又與吳爾芙的女性小說相呼應,但《浮生路》的文學氣息,在鏡頭下同樣溢於言表(電影實又改編自小說)。琦的主婦角色永遠站在廚房,重複著周而復始的洗煮動作。碗盆前的窗戶看不見風景,她低下頭,穿上圍裙,擅抖地承受著夢想的破滅,為了各式各樣理所當然的理由。

 《浮生路》最欠文學性的一幕,乃寫再度懷孕的年輕母親站在窗前,鮮血因自導流產染紅了白色的地氈…。這刻意的安排過於渲染和直接了,使文學性「曲折」的功夫及深刻的可能都欠奉了,只訴諸於觀眾的感官。

 記得《奇幻逆緣》片首和片末裡那個逆行的鐘嗎?鏡頭下的單個物件,其轉動便言有盡而意無窮。

相關新聞
百家廊•曾經羨知青 (2009-02-22) (圖)
杜亦有道•值得同情 (2009-02-22)
隨想國•戴假錶 (2009-02-22)
師人物語•作文滿分 (2009-02-22)
琴台客聚•新派武俠的「風塵三俠」 (2009-02-22) (圖)
翠袖乾坤•鏡頭下的文學 (2009-02-22)
醫情識趣•情緒食物 (2009-02-22)
百家廊•日本便利店 (2009-02-21) (圖)
生活語絲•上海建迪士尼 (2009-02-21)
隨想國•冒牌暢銷書 (2009-02-21)
海闊天空•美國押後數碼電視廣播 (2009-02-21)
琴台客聚•用錯成語了! (2009-02-21) (圖)
翠袖乾坤•鄧麗君的「新生」 (2009-02-21)
詩幻留形•《手掌集》浮沉 (2009-02-21)
百家廊•內地學生乃香港寶貴資源 (2009-02-20) (圖)
杜亦有道•南北走佬 (2009-02-20)
扶林晚風•宜興大覺寺 (2009-02-20)
一網打盡•紅色警告 (2009-02-20)
琴台客聚•詠春有無限創作空間 (2009-02-20)
翠袖乾坤•皮與鼓 (2009-02-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