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山東大學劉鳳君教授在該省昌樂一座偏僻小山上發現一座遠古石祖林。
本報駐山東記者 殷江宏、實習記者 譚新道
近日,一處罕見的遠古「陽具石」被山東大學劉鳳君教授發現。此前,這些代表男性生殖崇拜的巨石已在山東省昌樂縣一座偏僻小山上靜靜佇立了四千餘年。劉鳳君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片石祖林應是遠古父系氏族社會進入盛期、男性生殖崇拜時期的遺物,對研究中國遠古人類活動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這片石祖林位於山東省昌樂縣營丘鎮一座名為崇山的小山頂上,是劉鳳君在當地研究骨刻文時偶然發現。在中國的古文字裡,「祖」還有一層特殊含義,即男性生殖器。偶爾發現一兩個石祖已屬難得,劉鳳君沒想到他竟在一座偏僻的小山上發現了十幾座石祖。
原址應為祭台
這些石祖分佈在崇山山頂北端數百平方米範圍內,均為堅硬黑色火成岩雕成。其中現存較完整的一件石祖,地面以上高約3.8米,呈圓柱狀,直徑約1米,男性生殖器的龜頭、輸精管均非常明顯。其餘殘存的石祖亦呈圓柱狀或近似圓柱狀,直徑在0.5米至1.3米之間,有些被挖出來的根部還有睾丸。劉鳳君表示,從石祖殘存斷痕的風化程度分析,有的可能早在漢唐以前就被破壞。
有資料顯示,崇山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200多米。當地百姓一直以為這些石柱是地下冒出來或自然形成,曾稱此山為「石吊山」。崇山南部現存一些磚瓦等建築殘跡,文革前此地也有很多廟宇建築,每年還有盛大廟會。崇山東部有一條南北向的山脊,地面堆積60厘米左右厚的黃土,黃土下是很疏鬆的岩層。劉鳳君分析此處在古代應是經過修整的祭台,目的是在上面安置雕刻好的石祖。
遠古石琢精品
劉鳳君表示,從這些石祖被破壞和風化的程度來看,至少需要數千年的時間。另一方面,由於這些石祖的製作工藝非常原始,不見任何金屬雕刻痕跡,說明它們應是青銅工具發明之前的作品,所採用的應是遠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製作工藝的代表作品,實屬遠古人類文化奇跡。劉鳳君說,「特別是現存較好的一根石祖,自上而下突起的輸精管和輸精管中間自上而下的裂縫線,沒有任何金屬痕跡,表現出遠古時期精湛的雕塑藝術,令人歎為觀止。」
劉鳳君認為,崇山石祖林應為遠古父系氏族社會進入盛期、男性生殖崇拜時期的遺物,當時山東地區正處於龍山文化晚期,「陽具石」文化崇拜時期距今約有4000多年,與昌樂骨刻文的年代大體接近。是當時人們對人類繁衍的渴求,是古人崇拜生命,崇拜生命起源的表現,與現代狹隘的「性文化」並不相同 。
劉鳳君稱,彼時亦正值世界範圍內巨石文化崇拜時期,歐洲的巨石陣、古埃及的雕刻和太平洋復活節島的石人等均是這時期的代表作。內地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等地的大型石屋,以及台灣卑南文化遺址現存的大型豎石,也是這個時期或稍晚期的遺物。這種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創作出今天看來不可思議驚人大型石雕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