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國家發改委1月8日公佈《珠三角區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廣東再次獲得「先行先試」的契機。香港保險業很早就和國際接軌,內地保險業起步較晚,近幾年來一直把香港保險業當成引進人才、資本、技術的重要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內地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水準,促進了內地保險公司與國際接軌。作為「先行先試」的內容之一,廣東應進一步向香港開放保險業市場。
應把握「先行先試」的機遇
1.由香港保險業牽頭成立一個徧根於中國的資歷認可組織。對在香港長大的保險從業員來說,由於語言、在香港接受教育等原因,他們在內地考保險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至CEPA下的保險專業資格互認進展未如理想。但是,香港保險從業員卻具有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綱要》特別指出,現時CEPA下的證券、保險、會計、法律和醫療等專業資格互認力度要加強,為服務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國際上的一些資歷認可機構和組織正想打入中國。以中國市場之大,從業人員數量之多,香港有能力牽頭,成立一個徧根於本土的類似資歷認可機構和組織,以加強兩地保險業專業資格互認力度。
2.允許香港保險業與內地保險業共同組建合資保險公司。根據CEPA補充協議四(CEPA5),自2008年1月1日起,允許符合四大條件的香港、澳門保險代理公司,在內地設立獨資保險代理公司。設立獨資保險專業代理機構,須具備申請人為香港、澳門本地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經營保險代理業務10年以上、提出申請前三年的年均業務收入不低於50萬港元以及上一年度的年末總資產不低於50萬港元、申請前三年無嚴重違規、受處罰記錄等四大條件。雖然CEPA補充協議四降低了香港保險業准入的門檻,但香港保險業要面對眾多國外保險巨頭的競爭,此外,保險業是講求人脈關係的行業,香港人很難與土生土長的內地人競爭。香港保險業要佔領內地市場份額,應允許香港保險業與內地保險業合作,共同組建合資保險公司,在內地開展業務。通過聯合經營的方式,協助香港保險業繞過保險市場障礙,克服對內地資訊不了解等困難,開展業務。
兩地保險業應互補優勢
3.允許以香港為基地合作發展再保險業務。再保險業務是指保險公司將其承擔的保險業務,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由於內地對再保險業務沒有特別的限制,粵港兩地可以香港為基地,大力發展再保險業務,這首先能幫助內地迎接主要經濟政策的挑戰,如國企改革,金融業改革以及養老金、醫療和住房改革;其次,內地需要再保險公司管理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帶來的風險,隨著巨災多發地區資產的日益積累,這一挑戰變得更加緊迫;再次,中國的商業再保險市場是世界上最小的市場之一,它僅佔全球市場份額的0.1%。允許以香港為基地合作發展再保險業務,是內地邁向建立具有規模的商業再保險市場的重要一步。
4.允許香港保險中介人為已購買境外保單的國內客戶作售後服務。目前,香港保險業人士在內地考取資格證書在內地執業,只能為內地保險公司展業,代理內地公司的保險產品,不允許他們為境外保險公司在內地拉業務。但不允許在內地執業的香港保險業人士為境外保險公司在內地拉業務,不等於不允許香港保險中介人為已購買境外保單的國內客戶(或於國內工作之港人)作售後服務。目前已購買境外保單的國內客戶,數量和金額都很大。據香港保險監管機構統計,香港每年的保費收入為400多億港元,其中約1/3來自內地,達120億港元。而個人遊開通與CEPA實施後,業界保守估計這個數位將保持超過30%的年增長規模。由於投保境外保險具有許多風險和麻煩,使內地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得不到切實保障。允許香港保險中介人為已購買境外保單的國內客戶作售後服務,可以保障國內客戶的利益,這對兩地都是有利的。
5.允許香港的保險公司把商業責任保險產品引進內地。香港保險業界認為,目前CEPA對香港保險業幫助不大。香港經紀要考內地牌、在內地公司掛牌,亦只能賣內地產品。但內地產品比香港的落後,沒有競爭力,現時亦嚴禁香港經紀在內地宣傳香港產品。允許香港的保險公司把專門的商業責任保險產品引進內地,有利減輕政府和企業在突發性災難危機發生後的救助負擔,對於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促進經濟健康運行、保障社會安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國內外的經驗和內地現實情況均表明,發展商業責任保險,是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香港的保險公司把專門的商業責任保險產品引進內地,有助於推動內地發展包括產品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公眾責任保險和僱主責任保險在內的更多商業責任保險,促進內地建立起責任保險制度。
|